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docx

33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13948347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6.02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数学必修 2 学问点总结立体几何初步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 c 为底面周长, h 为高,h 为斜高, l 为母线)S ch1S ch S1 〔 cc 〕 h直棱柱侧面积正棱锥侧面积2正棱台侧面积 1 22S圆柱侧2 rhS圆柱表2 r r lS圆锥侧面积 rlS圆锥表r r lS圆台侧面积〔r R〕 lS圆台表r 2 rlRl R2圆柱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V柱 Sh1 ShV锥31 V台 〔 S 3S S S〕 hV Sh r 2 hV圆锥1 r 2 h 3V圆台1 〔 SS S S〕h1 〔 r 2rR R2 〕 h3 3(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V 球 = 43R3 ; S 球 面= 4 R2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三个公理:其次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公理 1: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A∈LB∈L => L αA∈α B∈α公理 1 作用: 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 A、B、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α, 使 A∈ α、B∈α 、C∈α ;公理 2 作用: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Aα LA Bα C ( 3)公理 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 P∈ α∩ β => α∩β =L,且 P∈L β公理 3 作用: 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L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α P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 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 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 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符号表示为:设 a、b、c 是三条直线a∥ bc∥ b=>a∥c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 4 作用: 判定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 等角定理:空间中假如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留意点:① a 与 b 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挑选无关,为了简便,点 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θ∈ 〔0 ,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记作 a⊥ b;2④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运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很多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形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α 来表示a α a ∩α=A a ∥ α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就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 线线平行,就线面平行;符号表示:a αb β => a ∥ αa∥b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就这两个平面平行;2、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2.3 — 2.2.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符号表示:a βb βa∩b = P β ∥αa∥α b∥α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就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 线面平行就线线平行;符号表示:a ∥ αa β a ∥bα ∩β = 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假如两个平行的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 ∥βα ∩γ = a a ∥bβ ∩γ = 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 : 假如直线 L 与平面 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α 相互垂直,记作 L⊥α ,直线 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 α 叫做直线 L 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 , 它们唯独公共点 P 叫做垂足;PaL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就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留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行忽视;b〕定理表达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始终线动身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梭 l βBα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 α-l- β或α-AB- β3、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就这两个平面垂直;2.3.3 — 2.3.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就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x 轴正向 与直线 向上方向 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殊地, 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畴是 0≤ α< 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 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 k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α=0, k = tan0 =0;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α = 90 , k 不存在 .tan;斜率当 0 ,90时, k0 ; 当90 ,180时, k0 ; 当 90 时, k 不存在;②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 ky2 y1x2 x1〔 x1x2 〕( P1〔x1,y1〕,P2〔x2,y2〕,x1 ≠ x2 )留意下面四点: 〔1〕 当x1 x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90;( 3)直线方程(2) k 与 P1、P2 的次序无关;(3) 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 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①点斜式: y y1k 〔 xx1 〕 直线斜率 k,且过点x1, y1留意: 当直线的斜率为 0时, k=0 ,直线的方程是 y= y1;当直线的斜率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 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 x1,所以它的方程是 x=x1 ;②斜截式: y kx b ,直线斜率为 k,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b③两点式:y y1 x x1( x x , y y )直线两点x, y , x , yy2 y1 x2 x11 2 1 21 1 2 2④截矩式: x ya b1其中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a,0〕 ,与 y 轴交于点 〔0,b〕 , 即 l 与 x 轴、 y 轴的 截距 分别为a, b ;⑤一般式: AxBy C0 (A,B 不全为 0)留意: ○1 各式的适用范畴 ○2 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y(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b (b 为常数);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xa (a 为常数);当 l 1 : yk1 xb1 , l 2 : yk2 xb2 时,l 1 // l 2l 1 l 2k1k1 k 2k2 , b11b2 ;留意:利用斜率判定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留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l1 : A1xB1 y C10 l2: A2 xB2 y C 20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A1 x A2 xB1 y C1B2 y C20 的一组解;0方程组无解l 1 // l 2; 方程组有很多解l1 与 l 2 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A〔 x1 , y1 〕,(B x2 , 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222 1 2 1就 | AB | 〔 x x 〕 〔 y y 〕(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点 P(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x0 , y0到直线l1 : AxBy C0 的距离 dAx0By0 C2 2A B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 和 l2 的一般式方程为l1 : AxBy C1 0 ,l 2 : AxBy C20 ,就 l1 与 l 2 的距离为 dC1 C222A B第四章 圆与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2、圆的方程2( 1)标准方程 x ay b r2,圆心a, b,半径为 r;2点 M 〔 x0 , y0 〕 与圆 〔 x a〕〔 y b〕 2r 2 的位置关系:2当 〔x a〕〔 y b〕 > r ,点在圆外 当 〔x a〕〔 y b〕 = r ,点在圆上2 2 22 20 0 0 0当 〔x a〕2〔 y b〕2 < r 2 ,点在圆内0 0( 2)一般方程 x 2y 2 DxEy F 02当 D2当 D 2当 DE 4 F22E 2 4FE 4 F0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0 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