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宁波博物馆 考福祥.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01931978
  • 上传时间:2023-08-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3.7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宁波博物馆介绍建 111-1 考福祥 201160505117宁波博物馆,又名鄞州博物馆,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所综合性博物馆, 宁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宁波博物馆为宁波市与鄞州区合办,于2008年12 月5日开馆,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由普利兹克建 筑奖首位中国籍获奖者王澍设计,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以民间 收集的明清砖瓦组成瓦爿墙和毛竹铸成混凝土墙作装饰,突出江南民居的特色 馆内设有宁波历史、宁波民俗等常设展览,并与其他博物馆合作开设特别展览 其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 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 体现了 “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界人士认为,现代博物馆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而且要具有 审美性,因为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件特殊的“展品”宁波博物馆是市委、市政府 确定的重大实事工程和八大文化 设施之一,是以展示人文历史、 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 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总建筑 面积3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 2.5亿元,建筑主体3层。

      如果 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它的大致“相 貌”是这样的:主体建筑长144 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 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 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 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 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体现“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 性、功能性、安全性”宁波博物馆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 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方式主体建 筑前的一片大水域横贯65米长、27米宽的主入口大通道据介绍,博物馆蕴涵 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在建筑外围, 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般的情态而宁波博物馆这件展品体现的正是宁波历代的城市文化信息宁波博物馆筹 建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宁波博物馆使用了上百万块旧砖瓦,在建筑界这 么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的尚属首例在历史上,以宁波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这是宁波地域乡土 建造的特有形式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 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

      待到12月博物馆正式开放后, 参观者可以看到甚至触摸到这些含有丰富历史信息的砖瓦,应该更能拉近与历史 的距离该工作人员还说道其实,建筑师王澍对砖瓦一直都 情有独钟2006年他就曾用约6万块旧瓦 创作了“瓦园”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弃用大理石、花岗石等常见材料,转而追求竹与砖瓦这些朴素常见的材料,是王澍“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下的一 种选择,也是他一贯的设计风格博物馆的顶层则隆起5幢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墙面倾斜的独立建筑,露天 大斜坡、通道、玻璃屋顶、绿化小景穿插其间,营造出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 和园林建筑一步一景的意味,将博物馆与建筑文化结合在一起宁波博物馆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工程作为国内博物馆的新生者,宁波博 物馆无论从前期策划、规划方案设计、资金筹措到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都贯彻 了开放创新的理念筹建 阶段即面向全球征集博物馆建设设计方案,充分借鉴 现代博物馆发展先进理念和诸多城市文化项目建设经验;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创 造性地实行市区共建、一馆两用、资源共享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模式,注重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些探索和实践,对推动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事业发展和 体制创新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馆内长廊宁波博物馆是服务民生的实事工程作为一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宁波博物馆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的理 念,通过发动广大市民参与项目设计方案的评选,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博物馆藏品, 组建成立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等,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博物馆的认同感、亲近 感宁波博物馆建成后,实行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化运行模式,必会成为丰富市 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 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 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 有5 000年悠久历史的古 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 却像去年才落成的广场 周围的街道宽阔平坦,足 以容纳 6 行车道还富富 有余,但此处却不允许车 辆通行人行道一侧种植 着光秃秃的小树和灌木, 砖瓦的缝隙中布满黄褐 色的枯草远处,新建高 层住宅的侧影和盖了一 半的办公楼暗暗预示着未来的繁荣景象,然而目前这里却暂时处于一种悬而未决 的中间状态——过去已成往昔,未来却依然虚无缥缈广场北端有一座占地面积 广阔的灰色石质建筑,这便是区政府的办公大楼 它具有中国政府建筑的 典型特征——四四方方、严格对称,从实体和象征意义上体现着稳定和力量:建 筑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摧毁的,进驻此处的政府机构更是坚定了开发商对这片区域 生存能力的信心。

      而这座位于广场东北角、建筑面积达 3 万平方米的三层博物馆 则表达了相反的意义从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随意性,从外观上看像 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 的材料立面上切凿出多个随意布置的小型开窗,丝毫反映不出建筑室内的任何 内容这座看似粗笨的建筑,当矗立于象征权力的政府机关旁边时,却传达出暖 人心房的动人脆弱感走近博物馆入口时,我开始思考:它是否代表着一种截然 不同的、能够包容一切不寻常事物的强大力量 “宁波政府不怕冒险,” 项目建筑师王澍在博物馆宽敞的大厅里与我见面时如此说道当我们第一次赢 得竞标时,有些人非常非常地生气他们说‘你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摩登区域设计 了一座反现代的建筑!'我却觉得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在他看来,这种批评基 于狭义的现代性概念,这种理论使“现代”与“过去”针锋相对,在二者之间存 在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激烈斗争对于王澍来说,“现代”仅仅是对可 供设计师使用的大量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区分的一种类别 在展示中国文物 的博物馆中,处处都是过往时代的影子它们通常会采用某种拟态的外形,举例 来讲,上海博物馆的外形就是仿照一种古代烹调器皿的样式设计的。

      王澍总是在 强调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这样一来,他似乎将自己的设计也归于这种愚 蠢的常用手段范畴中幸运的是,宁波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更为基本的 方式与中国历史相连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第一层为整体,但从第二 层开始,建筑开始分体并倾斜,形成山体形状加上场馆北部的水域,整个建筑 形似一条上岸的船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宁波的地理形态和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 博物馆墙面通过两种方式装饰而成第一种方式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 瓦手工砌成瓦爿墙,体现了江南特色和节约理念另一种方式利用竹条加入混凝 土,在表面展现竹的纹理,体现环保理念王澍教授结合大量国内外颇具创意的建筑照片和自已近年来建筑设计作品, 以幻灯放映形式,详细阐述了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他认为,自近现代以来, 中国巨构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建造,复杂的城市交通体系与基础设施的建造,无不 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因此,在国内率先提出“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主张, 正是出于对建筑领域现代与传统的全新认知,则以自然之道、人文地理、景观诗 学为出发点,强调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宁波博物馆设计就是这种主 张的探索和实践王澍认为,现代博物馆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审美性,因为博物馆 建筑本身就是特殊意义上的“展品”。

      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伊始就将宁波地域文化 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有机结合,使之造型简约而灵动,外 观严谨而颇具创意,蕴涵了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平 面呈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突显开裂状,微微倾斜,演绎 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成向南滑动的独有态势,宛如行进中 之巨舟,耐人寻味而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 整体窿起出五个单体,各具状态,形神兼备,观照整个空间,虚实相间,似又成 传统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同时水域向北环绕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 田园般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与建筑之间的审美旨趣在 独具意境中获得升华王澍认为,如果造型的表达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外墙材料上的探索就是具 象体质感的表现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 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运用在宁波博物馆 24 米高的墙面上,间隔 3 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砌筑安全和墙面牢 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 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

      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 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 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宁波博物馆外墙面“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的使用,体现了肌理质感和色彩融入自然与周边环境之和谐美,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建筑观”,在继承发扬宁波传统建筑文化中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