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doc
4页第二课时 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33例9和做一做例9呈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用学生问答的形式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以解决“怎样安排恰好运完”为问题主线,让学生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列表法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二)核心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三)学习目标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体验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四)学习重点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五)学习难点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课件、《解决问题》随堂小测等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美美想买一支11元的钢笔,她带的钱都是5元、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2)“限重”“限乘”是什么意思?查一查。
(二)课堂设计1.问题导入完成下列填空 2×( )+3×( )=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填空题答案的过程,一方面为后面的分析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自学探究出示课本例9①明确题意(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②探究策略(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①图表给别人看时,怎样才能更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呢?课件出示表格先出示空白表,让学生说说表格第一行可以怎么填写合适只用1辆车运完的情况)②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③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④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4)检验反思:①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保证既能找出答案又不会重复和遗漏②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③将选择的方案根据题目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题意设计意图: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因此,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列表、填表,尤其表格的第一种方案,设计时突出让学生填写,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考虑,不受书本现成表格的束缚,又能为后面比较两个表格的不同,进行优化而奠定基础3.巩固新知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引导学生从较大人民币(5元)入手列举,即只付5元,要多少张?4.课堂总结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再进行检验。
即理解题意——有序列举——选择方案——反思检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三)课时作业P35第7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答案:(1)4条大船和1条小船;2条大船和4条小船;7条小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第一种方案最省钱10×4+8=48(元)解析:【考查目标一、二】通过租船这一具体的生活情景,巩固所学的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再通过对比不同方案所花的钱数,找出最省钱的方案,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