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从伟大到衰落.docx
3页在进入数字音乐时代之后,索尼在发展理念和技术转型方面的传统并保守,眼看着被注重用 户体验、嫁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乔布斯颠覆了游戏规则索尼10月22日宣布停止Walkman卡带机的销售,最后一批货生产于今年4月份,并且不 再继续出货1979年,索尼发布首款卡带机Walkman,而后迅速风靡全球,销售量高达2亿多台此后 的31年,Walkman经历过热销挣扎,终于在今年10月谢幕今天的 Walkman 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呼风唤雨的 Walkman 了,今天的索尼也不再是当年 的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索尼了 Walkman 最尴尬的境地莫过于,在人人都在仰慕、崇拜苹 果的 iPod 时,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索尼的 Walkman 才是移动音频随身听的缔造者Walkman 的辉煌 时光荏苒,虽然索尼公司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娱乐集团公司, T 系列数码 相机、VAIO笔记本电脑、PSP游戏机等众多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全 球最大随身听制造商的地位,在三十年间却始终无人撼动 1979 年,索尼让世人记住了一 个名字“Walkman”,从此,这个名字传遍全世界,传进千家万户,形成了索尼的独特文化, 也成就了索尼的今天。
《做文化研究一索尼随身听的故事》的作者斯图尔特•霍尔在书中如此写道:“随身听进入 了我们的文化,代表着高科技、现代化、典型的旧本化‘ 在 Walkman 问世之前,人们只能在家里或在汽车中用立体声录音机欣赏音乐而事实上, 磁带式播放器并非是索尼的专利世界上第一台磁带播放器出现在1963年,当时是荷兰的 飞利浦公司为秘书和记者研发了这一产品随后,索尼照葫芦画瓢,在1978年推出了一台名为TC-D5的机器,尽管易于操作,音质 也不错,但它太沉了,而且竟然要卖到1000美元左右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井深大无法忍受这个缺陷我又要出差了,但是我不打算再使用笨重的TC-D5,可不可以在Pressman上放入立体声 电路? ”1978的某一天Sony公司的名誉会长井深大对副社长大贺说的一句话被大贺传达 给了录放机事业部长大曾根幸三,而大贺万万没有料到正是这句无意间说出的话在几十年后 的今天竟然改变了全世界人对待 音乐的看法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先例,这是一个创造历史的过程接到命令的工程师信利一边想象一边 一笔一画的绘制出了 Sony 的第一款便携式磁带机几十年后, 当信利在退休后接受采访 回忆起这段历史的时候说: “我会闭上眼睛想象我们的产品,想象慢跑的人带着 Walkman 时产品的接口怎么活动,想象怎么让产品融 入人们的生活。
第一款索尼磁带随身听在 1979 年 7 月 1 日问世当时索尼给它取了一个并不响亮的名字, 叫做TPS-L2和我们现在所想象的不一样,这个银白相间的小家伙并不是一上市就大受 欢迎,而是正好相反,一开始大多数人对这个没有录音功能的磁带机并不看好,人们觉得这 样一个不具备录音功能的磁带机相对于市场 上的其他功能强劲的磁带机并不具有竞争力 但几个月后,人们渐渐的发现了 TPS-L2的优点:这个仅重390g,与小词典一样大的磁带 机能让人们在散步和做有氧运动的时候很方便的携带相比 那些笨拙的老式录音机, TP2-L2 更能满足希望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的人这正应验了 TPS-L2 上市前当时的会长盛田 昭夫说的一句话: “这个产品,可以满 足一整天都喜欢听音乐的年轻人而且可将音乐带出 门不需有录音功能,只要做成附耳机的播放专用机种就足以畅销了!”索尼的时代 后来,正如当时世界流行的 Superman 一样, Walkman 也由岛国日本开始流传到全世界, 并且在今天 Walkman 的理念也还在影响着街上每一个戴着耳塞的年青人1986年,“Walkman”出现在了牛津英语辞典中,演变成了一个正式的英文单词。
东京的店面终于出现了 Walkman,随即被一抢而空 索尼公司预计一个月内可以卖出5000 台,但事实上,头两个月就卖出了 5 万台这种被疯狂抢购的情况,现在也许只能在 苹果的 iphone 4 上觅得踪迹 从那以后,人们与音乐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当时,磁带更符合流行音乐的方向:可以 任意使用,并且可以自我破坏毫不夸张的说,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是索尼Walkman的 年代,尽管爱华、松下、东芝一直在其身后紧追不舍《时代》周刊报道, 1987~1997 年的十年间,因训练和运动购买索尼随身听的人数增加了 30%年过60的索尼曾被当代著名管理专家吉姆•科林斯誉为基业长青公司的典范 索尼不断改善自己的随身听产品,例如加入调频功能,甚至还推出了依靠太阳能运行的随身 听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数字时代山雨欲来的趋势人们正像当初追随索尼随身听一样,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被超越的索尼索尼曾经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研发和生产的Walkman创造了总销量2.5亿台的奇迹早在苹果创立iPod+iTunes模式 之前20年,它已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线从硬件 (消费电子)向内容(音像和游戏)延伸;早在 三星正式提出数字化融合之前10 年,它就已清楚地意识到设备和内容从模拟向数字转化的 必然趋势,并研发出比 MP3 播放设备性能更好的 MD。
1995 年,索尼甚至考虑过收购苹果,当时如果它愿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苹果收归旗下 然而,在进入数字音乐时代之后,索尼在发展理念和技术转型方面的传统和保守影响了此后 的市场发展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推出像随身听那样的商品?”为索尼效力40 多年的索尼中国前董事长 高筱静雄曾经充满期待,这也恰恰暗示了索尼缺少符合期望值的产品现状如今,索尼在过去称雄的领域里举步维艰,苹果公司的 iPod 和 iPhone 打败了 Walkman 随 身听和索爱,微软和任天堂则分别夺走了游戏机 市场不小的份额,韩国的三星和 LG 更是后来居上索尼在2006年率先推出了电子阅读器,亚马逊(Amazon)却在两年后携 Kindle 电子书不期而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它有一种索尼阅读器所不具备 的功能:可下载书籍、报纸和杂志的无线链接,更别提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iPad那个曾 经不断推出革命性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的索尼在人们心目中消失了2001年10月,苹果推出第一代iPod,旋即掀起一场新视听革命就像当年的索尼,苹果 迅速成为全球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的领导者,索尼沦为配角在这里,有必要提及一则坊间趣闻当年乔布斯和斯考利(苹果前CEO)去日本拜会索尼的 创始人盛田昭夫之时,对方送他们一人一个Walkman,乔布斯对此爱不释手,对索尼公司 也兴趣盎然。
那时的索尼是乔布斯的参照他确实想成为另一个索尼,不是IBM,不是微 软!”斯考利回忆说正如索尼如日中天之时人们探寻“谁是下一个索尼”一样,现在一个被反复问询的问题是“谁将 成为下一个苹果公司”?如果你可以清晰地记得过去十年间所发生的一切,就可以发现,很少有一个行业如IT、数 码、互联网领域一样,拥有如此多的想象空间和革命余地,他们不断地挑战、改变甚至破坏 行业的既有版图,但为世界带来的理念是统一的:更快、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敢于编织与实现梦想,是这个行业得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