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专题16 文化自信(原卷版).doc
7页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6 文化自信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 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设问方式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答题要点地位、作用+来源+表现+材料问题分析[答题术语](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18高考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应用流程稳准答题]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知识限定文化自信设问方式说明类内容限定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分值定点10分,估计3~4个答题要点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1.先将材料分层第1层第1自然段第2层第2、3自然段第3层第4自然段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第1层关键词句: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第2层关键词句: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第3层关键词句: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第三步:依据上述逻辑推理,组织答案[参考答案]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研发团队创新创造、不懈奋斗,领跑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培育,创立了杂交水稻的中国科技文化品牌,充分体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通过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典例]2.(2016•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10分)[应用流程稳准答题]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设问方式原因类内容限定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分值定点本题10分,一般可回答4~5个要点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1.先将材料分层第1层第一自然段第2层第二自然段第3层第三自然段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关键词句逐步推导对接知识第1层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2层关键词句:“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第3层关键词句: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参考答案]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点训练——巩固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今天的中华文化正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兴起的汉语热、武术热、书法热到“欢乐春节”等活动,“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更带来了生动而活力四射的文化交流,使“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民心相随、心意相连1)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运用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分析今天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自信地走向世界2)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化,青少年应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请你就此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关系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既要珍视我们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掘其中穿越时空的因素,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要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突出成就,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
1)简述文化自信的内涵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3. 出版,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行业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出版导向,推出大量精品力作,我国出版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有了更多更美好的期待我国出版行业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推动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这对我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实现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传统韵味、现代特色的视听盛宴,22名轮滑少年和2名少年演绎的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曼妙的曲线轨迹,先后勾勒出寓意友爱团结中国结、幸福吉祥的龙凤、众志成城的长城、高洁谦虚的梅花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以表达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及办好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信心24面人工智能控制的“冰屏”陆续呈现出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新四大发明”、现代化城市等影像,这些凝聚中国智慧、工匠精神的中国制造,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风貌.这些“冰屏”自动控制,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默契配合,相映成趣,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融合了高科技和“非遗”工艺———川北大木偶制作的“熊猫队长”化作信使,穿越互联网隧道,把来自各行各业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装入信封,伴随着光影幻化出的橄榄枝和用世界各国语言书写的“相约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2022,相约北京”!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年来,文艺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生命力、创造力的理解,科学理性认识传统文化,并在题材、风格、科技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创新,使我国文艺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诞生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40年来,中国文艺在对世界文艺的学习借鉴中进行民族独特创造,不少国产影视剧在海外热播,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广泛好评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当前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创业精气神不足,存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共产主义信仰缺失,甚至以权谋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沉渣泛起,侵蚀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态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对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6.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建造,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时千年。
在千年悠远的时光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在此汇聚,多种文化在此不断交流融汇,塑造了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开放、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敦煌故事那些精美的绘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那些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强调,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敦煌文化是如何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内,中国在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国际安全合作、热点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方案,在机制创新、规则制定、议程设置、规划实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国智慧的深邃与博大,体现了中国方案对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