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燃烧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78956707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燃烧法制备铝酸锶蓄能发光材料的研究于长凤 1刘俊荣 2 梁耀龙 2 唐 奇 2 朱小平 1 张 缇 2(1.景德镇陶瓷学院,2.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围绕燃烧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开展试制研究考察了铝锶比、激活剂离子、燃 烧添加剂的加入量对荧光强度及余辉时间的影响对制备的荧光粉末进行了 XRD、SEM分析检 测,XRD分析表明当铝锶比为1.76时,燃烧法合成的铝酸锶荧光粉主晶相是SrAl2O4;当铝锶比 为3.03,合成的主晶相为SrAl2O4和Sr4Al14O25两种晶型试制结果表明,当Al/Sr(mol比)=1.76, Ew+与Dy3+加入量分别为0.40mol%, H3BO3加入量为 0.05mol,燃烧添加剂脲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摩尔总量的2.8〜3倍时,在600〜700°C的电炉中即可 燃烧合成得到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达24 小时以上的黄绿色蓄能发光粉末材料关键词:燃烧合成法;铝酸锶蓄能发光材料;长余辉荧光材料SrAl2O4: Eu2+, Dy3+系蓄能发光材料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材料目前市场上出售是采 用固相法合成的铝酸锶荧光材料,是在1350〜1500C高温长时间的还原条件下得到发光材料⑴。

      其优点是合成物晶相稳定,粉末发光效果也稳定但由于高温合成还需要通过细粉碎工艺才能制 得粉末蓄能发光材料,粉碎过程不宜采用湿法,否则对发光效果有明显减弱,而且会产生粉尘 可见固相法合成铝酸锶发光材料,耗能耗时,不经济不环保本文将通过燃烧法(自蔓延合成法) 制备发光材料,并通过试制研究探讨改变 Sr/Al 比、激活剂、反应条件等对 SrAl2O4:Er2+, Dy3+ 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燃烧法制备铝酸锶荧光材料的试验中所用 的原料均为化工原料 Sr(NO3)2(A.R)、Al(NO ) • 9HO (A.R)、Eu O(99.99%)、Dy O (99.99%)、H NCONH (A.R)、H BO (A.R)、3 3 2 2 3 2 3 2 2 3 3HCl (A.R)、HNO (A.R)等3实验所用仪器设备主要有:JA2003N型电子天平、101—3电热鼓风干燥箱、JB300-D强力电动 磁力搅拌机, XQM-2L 变频式行星球磨机、 769YP-24B 小型粉末压片机、 SJJ-14 型电炉等对制备的试样进行了 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所用仪器是德国布鲁克 (Bruker)公司Advance D8型X射线衍射仪,主要测试参数为:Cu靶,步进扫描速度0.02度/ 分,测量范围10-60°。

      扫描电镜分析是采用日本JEOL 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1.2 实验方法与流程燃烧合成法(自蔓延合成法)是制备无机材料的一种新方法本实验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铝 酸锶长余辉发光材料,并研究配料组成及反应条件对SrAl2O4 Eu2+,Dy3+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燃烧合成法的实验流程::(1) 0.02mol/L 硝酸 Eu3 +、硝酸 Dy3+溶液的配制;(2)将 A1(NO3)3.9H2O、Sr (NO3)2和 一定量 H3BO3 混合,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混合溶液;(3)在电阻丝炉上小火加热,使全部物质溶 解并浓缩至一定体积;(4)将混合液倒入称有一定量脲的耐热陶瓷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后(5) 置于预先加热至500〜900°C的电炉中,可观察到燃烧反应的全过程:2〜3min后,开始有轻烟冒 出,4〜6min开始冒浓烟,并产生淡黄色火焰,6〜8min剧烈燃烧等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有大 量气体放出,生成疏松的白色泡沫状反应物由于反应结束的时间与热量传递有关,整个反应过 程根据反应溶液的量及耐热陶瓷反应容器的大小及器壁的厚薄不同有所不同,通常在 8〜15min 钟左右结束5)冷却到300C以下,从电炉中取出试样,进行自然冷却;(6)待样品冷却至 室温,干磨3〜5min,得到粉末状样品。

      1.3配料组成的实验设计用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取四个因素:铝锶比、硼酸量、及镝铕含量并分别对每个因素各 取三个水平铝锶比(mol比)=1.76,2.1;, 3.03;硼酸用量= 12, 15,18mol%;铕镝加入量 分别=0.4,0.7,1 mol%;固定反应温度即炉温T = 600C,W(反应物mol总量的3倍):0.56 mol)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处理,目测相对发光强度,并进行打分和极差分析,可初步定出 影响发光因素的趋势在选定的四个因素中对荧光体余辉亮度影响的主次秩序为:激活剂Eu的 加入量、铝锶比、硼酸的量、镝的量试验各因素的合理组合:A1B3C1D1即铝锶比(mol)A2=1.76,硼含量B3 = 18mol%,铕加入量3 =镝加入量D1 = 0.40mol%,固定反应炉温为600C,脲的加入量为0.56mol从而确定了实验的基础配方和初始工艺条件1.4燃烧合成法的制备工艺研究(1) 改变燃烧法合成温度的研究为探讨燃烧合成温度对合成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设定的温度分别为: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C进行试验,按照上述试验确定的配料组成,将预热后的配料混合液 分别置于上述温度的电炉中进行合成后,进行XRD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以确定燃烧合成温度 对SrAl2O4 Eu2+, Dy3+荧光材料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

      2) 改变燃烧添加剂脲用量的研究为摸索燃烧法合成中,燃烧添加剂脲(也称尿素)的用量对合成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同 一个配料的几个试样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尿素量,观察合成物的发光效果以确定尿素用量对 SrAl2O4 Eu2+, Dy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固定反应物的量,试验设定尿素用量(反应物 mol 总量的 2〜5 倍):0.37, 0.56,1.13, 1.85mol2 结果分析与讨论2.1配料组成对SrAl2O4:Eu2+, Dy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多组对照实验,发现铝锶比对样品的发光颜色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随着铝锶比增大, 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从黄绿转变为蓝绿色即铝锶比在1.76的样品呈黄绿色,而Al/Sr为3.03时, 样品呈蓝绿色XRD 分析结果(见图1 和图2)表明,铝锶比为 1.76 的样品,其主晶相为单斜晶系的 SrAl2O4 而铝锶比为3.03的样品的中存在SrAl2O4和Sr4Al14O25两种晶型据资料介绍,Sr4Al14O25其中存 在2种杂相晶型,属于混晶结构⑵该储能发光材料所用的激活剂是稀土Eu离子和Dy离子, 荧光材料的发光效应,是利用稀土离子的特殊电子构型,使得电子吸收能量时在4f-5d间发生跃 迁,回到基态时放出能量,产生发光。

      也就是它们的电子跃迁发射的光波长在铝锶比为1.76 和铝 锶比为 3.03 时是不同的当能量差盐越大,发射的波长越短[3]铝锶比为 1.76 的样品发黄绿色光其波长为520nm,,而铝锶比在3.03时蓝绿色光波长为490nm这说明在形成Sr4All4O25混晶结构中,由于晶体场的作用,产生了附加能级,使得光子跃迁的能量差增大,从而发射出波长较短的 蓝绿光即铝锶比的改变使得晶型及结构上有变化,影响了电子在能级间跃迁的能量差,从而反映出发射光波长的改变,导致荧光材料呈现的颜色有所不同图1 铝锶比= 1.76的XRD 图2 铝锶比=3.03的XRD图Fig.1 The XRD pattern of Fig. 2 The XRD pattern ofthe sample with Al/Sr=1.76 the sample with Al/Sr=3.032.2合成温度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对于储能发光材料而言,制备的发光粉末发光强度大,余辉时间长是重要的指标为了考察 合成温度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同一个铝锶比(摩尔比为1.76)的配料组成,分别 在 500°C、600°C、700°C、800°C、900°C、1000°C、1100°C、1200°C不同温度的炉温条件下,进 行燃烧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在炉温为500-1200C的条件下,由燃烧法制备SrAl2O4:Eu2+, Dy3+荧光材料, 均可得到发光性能较好的发光样品随着炉温的逐渐升高,在被试验的炉温范围内,冷却后所得 粉末试样均能在外接光源或太阳光的激发后发出黄绿色的荧光而且合成物的荧光亮度基本上接 近,没有明显差异这可以从该反应系统的特点来说明燃烧合成法也称自蔓延合成法在燃烧法合成铝酸锶的反应系统中,所用原料都是硝酸盐 硝酸本身是强氧化剂,易燃物,其熔点-42C,硝酸铝的熔点73C,硝酸锶的熔点为570C,而 且作为助燃剂的尿素其熔点也只有132C可见,整个反应系统的燃点较低当反应溶液的量确 定,只要反应炉温预热到400C以上,提供了反应混合液水分蒸干及燃点的条件,就能产生燃烧 而且当配料组成确定,则反应溶液的量即确定,反应混合液水分蒸干的速度也就确定了,只要炉 温达到燃点以上,就能燃烧并且该系统能通过自蔓延燃烧,反应以燃烧波的方式向尚未反应的 区域迅速推进,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反应系统内的实际温度达到1500〜1600°C左右,直至反应物 消耗殆尽,从而合成得到反应产物因此,预热的炉温只是为反应提供了起燃点[4,对合成产物 的发光性能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在试验的炉温内都能合成发光产物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炉温为600C的条件下 燃烧合成较适宜在此温度条件下燃烧合成得到的试样,发光亮度较大,余辉时间长,颗粒细, 且样品疏松易磨细图3是用燃烧法制备的SrA12O4:Eu2+, Dy3+的扫描电镜照片它反映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 颗粒微观形貌分析做扫描电镜的检测的三个样品:(a)l#样品是在600°C炉温下燃烧反应合成 后的;(b)2#样品1100C处理;(c)3#样品1200C处理从扫描照片中可以看出燃烧法合成的产物晶体细密紧凑,形状呈球型,晶粒尺寸大约都在1 M m左右结晶效果明显由扫描电镜图片可知:所合成的荧光粉中都存在大量的孔隙由此可知,所得荧光粉的强 度不会很大,便于对其粉磨加工比较图3 (a)〜(c)可知:2#样品和3#样品的颗粒比1#样品的大,表明随样品处理温度 的提高,其晶粒有一个长大过程,尤其是1200 C处理后晶粒长大更明显1#样品图片上的小颗 粒较多,标寸对比可知,小颗粒尺寸都在10微米以下,故可断定在600C炉温下燃烧合成荧光粉 粉未大部应在1m m级a) 600C炉温下燃烧反应合成(b) 1100C炉温下燃烧反应合成(c) 1200°C炉温下燃烧反应合成图 3 不同温度的样品 SEM 照片2.3 脲的加入量对合成荧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影响分析为考察尿素的加入量对燃烧合成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同一配料混合液中,加入不同 量的尿素,在炉温为600C和摩尔分数为0.169 H3BO3的条件下,合成荧光材料。

      试验表明,尿素的用量只有在一适当的范围内,对合成的荧光发光亮度有利,过少或过多都无益 尿素[分子式:co(nh2) 2]在氧化条件发生下列反应:2CO (NH2)2+3/202——2COJ + 2NH3 f+比 f +H2Of可见,尿素在燃烧反应中产生大量惰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当加入适量尿素时,产生的惰性 气体和还原性气体起到保护Eu2+、Dy3+不被氧化⑸当加入量少,则不能产生足够的还原性气体, 使得部分Eu2+和Dy3+被氧化,产生的激活中心数目减少,即发光中心减少,因此对合成的荧光材 料发光亮度不利当加入过量的尿素,产生的气体必然增多,在剧烈的燃烧中大量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