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9页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B、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C、由于自然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D、自然资源的数量、种类、规模、范围一般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参考答案:A2.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0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下列有关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B. 河水输入塞纳霍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C.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D. 彻底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20. 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 )A. 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良好,不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B. 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C. 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D. 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加剧参考答案:19. C 20. B19. 读图可知,该工程经过了几个流域,所以至少要穿过两座分水岭,工程难度大;河水输入塔拉沃水库后,不需要逐级提水,就可以利用塞古拉河自流;塞古拉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调水可以有效缓解塞古拉河流域水热组合差的状况,但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20. 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会导致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变差,影响了塔霍河沿岸的植被;流域水量减小与大气污染程度没有明显的联系;由于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地面下沉程度减轻;塞古拉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调水工程会导致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3.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完成17~18题17.“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下列哪一天气系统过境形成的18.“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的控制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 D4. 读右图,完成29~30题29.顺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合理的是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 D.森林─荒漠─草原30.导致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参考答案:B A5. 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22~23题。
22、对山东半岛上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ks5uA.断流 B.短小、湍急C.狭长、流速慢 D.无冰期23、图示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中的( )①湿地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煤炭资源 ④土地资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 A6. 交通干线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 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C.减轻市区内交通的压力 D.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参考答案:C7. 读图6,完成13~15题1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 B.东西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1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15.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参考答案:13.B 14.D 15.A8.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29. 该河流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 梯级开发 B. 水能发电 C. 防治洪涝 D. 淡水养殖30. 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 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 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参考答案:29. A 30. D试题分析:29. 从图中不难看出,防洪、灌溉、水电、养殖、航运都与梯级开发直接有关,正是因为梯级开发带来上述综合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第一(农业)、第二(冶金 电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梯级开发是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30. 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人口激增,由于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植被破坏;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形成酸雨污染;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主要是地力(肥力)下降对于D项,认真仔细审题“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问的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它不在田纳西河流域范围之列,错误 9. 右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据此完成39~40题39.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40.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 D.阴坡和迎风坡参考答案:39.D 40.A10.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3——24题23、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A.高寒 B.干旱C.暖湿 D.干热24、区域中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B、河谷地区光照充足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D、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参考答案:23-24 AC11. 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图示返青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坡度6. 甲地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体现了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参考答案:5. A 6. B5. 影像返青期的主导因素是温度,由热量决定,选A。
6. 甲地与周边地区相比,明显返青期长,这与甲地的地形条件有关,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是非地带性规律,选B12.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相交处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参考答案:C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A错误我国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错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C正确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5个时区,D错误13. 下列山脉中,构成高原和盆地之间分界线的是 A.安第斯山 B.乌拉尔山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参考答案:C14.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海滨小城的城区规划布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P区最可能是该城市的A. 居民区B. 商业区C. 绿化区D. 文教区9. 有人认为城中的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其理由是 ①沿河分布,污染水源②位于市郊,影响城市交通③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④距海较远,交通不便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参考答案:8. B 9. C【8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读图可知,P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交通便利,且靠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为商业区,B正确;居民区为城市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A错;绿化区一本分布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文教区分布在大学和科研场所所在区域,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工业区沿江分布,虽然可以就近获得水源,但是会对水体产生污染,①对由于城市规模总体较小,工业区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②错位于市中心,易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③对靠近河流,水运方便,④错15. 读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判断影响该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参考答案:B16. 下图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4. 该科考基地位于( )A. 南极长城站 B. 北极黄河站C. 格陵兰岛 D. 青藏高原参考答案:3. D 4. A3. 读图分析,丁地北面有一湖泊,湖泊北部和东部各有一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伸出的手臂环抱湖泊。
与材料描述相符,D对甲地北面没有湖泊,A错乙地东面没有长长的山脊伸出,B错丙地湖泊北面没有伸出的山脊,C错4. 由材料可知,该地河流在2月份水量最大,说明该地2月份是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应位于南半球,是南极长城站,A对其它选项均位于北半球,B、C、D错17. 图10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关于图10中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线与2000米等高线一致B.b线以西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C.c线以西地区为内流区D.d线大致是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26、下列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B.经过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太湖平原等农业区C.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跨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参考答案:25.D 26.D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