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思乡曲作文1800字.docx
3页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思乡曲作文1800字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文章导读】1971年,思乡情切的余光中在台湾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他作为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精读感悟】乡愁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对故土眷恋的绵长柔情,是漂泊浪子对家乡热爱的赤子之情,一直是文人笔下历史常新的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经典的诗句无不抒发着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忧愁和苦闷的情绪但,乡愁是抽象的,也许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绪,而且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更无从得知这种心绪如果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的意象来表现,那这种情怀就形象可感了《乡愁》一诗巧妙地提炼了4个意象,不仅传情达意,而且含蓄(xù)蕴藉(jiè),是一首韵味悠长,音调动人的思乡曲。
《乡愁》的高明之处,在于意象丰富而且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作者笔下的乡愁是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是分隔了母子的一方坟墓,最后升华为一湾浅浅的海峡通俗而浅显的比喻,将无形之乡愁化为有形可感之物,作者紧紧抓住这些单纯而丰富的意象的特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作者的愁余先生心中“乡愁”有着不同的层次,先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再是与相约一生共白头的新娘分别,那乡愁是淡淡的别离哀怨和似水的柔情;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阴阳永隔,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那乡愁是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的乡愁由浅入深最后上升为国愁,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超凡的想像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深深地触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浓浓的感情,一字一句,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唤起他们埋藏内心深处的故乡情结诗人的乡愁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这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
全诗共4节每节4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又富有变化之美采用复沓(tà)手法,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4次重复,使诗歌内容递进,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达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4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dié)词都出现在每行同一位置,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而且更深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思念的感情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既能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又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本诗结构严谨,分4个小节,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词穿起了全诗,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祖国的爱国诗篇,很好地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作者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48年随父母迁至香港,次年赴台1953年,与人共创“蓝星”诗社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思》,评论集《掌上雨》等多部作品互动思考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情感,你能将其中一种情感用一个或几个事物表现出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