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师用书: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7页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2.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含义、措施与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六王毕,四海一”1.秦朝建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秦王朝2.统一全国(1)北击匈奴:派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2)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设置郡,岭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管辖3)征服“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西南夷地区开始归属中央3.历史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2)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概念阐释]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决策而言,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一种独裁统治中央集权是就国家的整体与部分关系而言,强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集权于中央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3.概况(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5.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6.西汉推行郡县制汉初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2)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4.“汉承秦制”(1)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提醒]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并非是指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大一统”的政体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作用[史料一]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章太炎《訄书·哀焚书》[史料解读] 把“功德瑕衅”与“法式诒于后嗣”联系起来理解章太炎对秦朝“法式”的评价2)史料二中的“法式”包括哪些方面,作者是什么态度?【提示】 法式: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
态度: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史料三]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史料解读] 核心词“专制”“恐怖”,有制度层面,也有统治措施层面3)以秦朝为例,说明孟德斯鸠的观点提示】 秦始皇强化专制统治,使下层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激化社会矛盾;秦朝实行暴政,残酷压榨人民,导致民不聊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特点(1)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3)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积极作用(1)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4.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一、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项目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前提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不同点官吏的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员的职责范围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所有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点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主要体现了( )【导学号:53082009】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C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使用了,这反映了皇帝独尊,故选C项]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导学号:53082010】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3.《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廷尉B [由题干“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是太尉,太尉主管军事,故选B项]4.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导学号:53082011】A.皇帝 B.太尉C.御史大夫 D.丞相A [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导学号:53082012】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刺史C [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刺史在汉武帝时期才出现,故选C项]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导学号:53082013】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C [秦朝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以及郡县长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免的,故选C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1)根据材料一,指出皇位是怎样继承的体现了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谁?“丞相诸大臣”体现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从材料中我们可获取哪些信息?(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哪种政治制度?简要说明该制度的作用[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注意语言的条理性[答案] (1)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皇帝制度2)皇帝三公九卿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依皇帝命令办事3)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