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doc
9页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如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A.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2、《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4、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A.促进民族融合 B.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国王权威下降 D.诸侯国数目大减5、秦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6、秦始皇以官僚政制代替贵族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是因为( )A.实现了选贤任能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掌握了用人权 D.平民有了升迁的机会7、《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8、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9、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0.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11.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12.“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对右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 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北宋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措施,其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中央的财政收入 B.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物质基础C. 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 D. 使北宋有足够的“岁币”议和16、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参知政事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1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与北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 ) A.明清进一步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空前强大B.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C.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D.设军机处,皇帝总揽军政大权1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19、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 )A.西周、隋唐、两宋 B.秦汉、东汉、隋唐C.秦汉、隋唐、北宋 D.西周、秦汉、北宋21、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雅典公民参政的意识强 B.民主政治参政纪律严明C.雅典公民强调轮流执政 D.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22、古代雅典教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B.国家有足够的发展教育的物质力量C.公民接受教育的意识强烈 D.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3、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4、古罗马《民法大全》载:“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不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些法规( )①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 ②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③提倡法律面前公平平等 ④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对法治的核心民主作了阐述:“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下列《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①家属终身处在家长权的支配下②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③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④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⑤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6、“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28、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准,主要依据是(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C.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29、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8.8万人有选举权的人口占了当时英国总人口比例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议会改革( ) A. 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 B.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 C. 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 D. 结束了不平等的选举制度 3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二、材料解析题。
共三大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