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201612..ppt
51页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护理 宿州一院 夏中华华 2016.12.6 主要内容 n引流管分类 n引流管主要护理要点 n常见引流管护理 n预防意外拔管 外科引流 l引流管在外科应用比较普 遍,不少病人术后身上有数 根或数种引流管 l了解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做 好引流管的护理对于病情的 观察及患者的恢复意义重大 引流管的分类 n一、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一)高危导 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 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 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 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 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n(二)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 、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 n(三)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 通胃管、外周静脉导管 护理要求 n一、导管评估、记录要求 na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 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 n评估: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 随时评估 n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n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nb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发生导管滑脱、拔除 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
nc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时内 上报护理部 护理要求 n二、导管标识 n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危导管用黄色 标识 、低危导管用蓝色标识,一律使 用黑色字体标明导管名称 引流管的护理: n常见的引流管 胃肠减压管、颈部引流管、胸腔引 流管、尿管、腹腔引流管、胆道引 流管、胰管引流、腹腔冲洗引流管 、胃造瘘管、胃空肠造瘘管、膀胱 造瘘管、输尿管造瘘管、盆腔引流 管等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n妥善固定导管 n保持引流通畅 n加强无菌管理 n注意观察记录 n做好心理护理 妥善固定导管 n指导病人在翻身及下床活动时 ,勿脱出 n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 脱出 n注意管道密闭情况,检查引流 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保持引流通畅 n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受压 n挤压引流管,避免阻塞 n酌情给予半卧位,引流位置不 能高于置管处 n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 引流通畅的判断 n持续有液体或气体引出,若引 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有发热涨 痛,或腹胀、憋尿、呼吸困难 等,应检查是否有阻塞 n定时挤压引流管,如有阻力感 ,检查是否有阻塞 加强无菌管理 n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 作 n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置 管口的平面,防止逆流 注意观察记录 n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 n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 n记录置管时间,定期更换(尿 管) n测量管道外露并记录 接手术时引流管的护理 n患者术后回病房应了解查看有 无导管,是何种导管,有几根 n做好标记,接好引流装置 n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妥善固定 n挂管道标识牌 n告知 胃肠减压管: 1胃肠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将积聚胃肠内的液 体气体吸出,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 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 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术前准备 鼻胃管固定方法 n1、用剪刀将胶带剪成“T”字型 n2、“T”字型尺寸:宽4cm,长7cm,中间剪裁为2cm 一分为二以作鼻胃管交叉环绕固定用 n3、将胶带背面离型纸撕开,去除一端离型纸 n4、将胶带宽部位固定于鼻翼,去除右边胶带离型纸 ,进行鼻胃管螺旋环绕固定,使导管和鼻之间嵌入 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黏膜的刺激 n5、再去除左边胶带离型纸,以相反方面对鼻胃管进 行螺旋环绕固定,再将导管稍向鼻内置入0.5cm n6、将修改时余下的小胶带条,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 脸颊处 鼻胃管固定 胃管的固定 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并准确标记,避免脱出,一旦 拖出后不可自行插回,因下管可能损伤 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叠 等,经常挤压防止堵塞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色、量等 术后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 液体,若有较多鲜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处理 胃管的护理: 1保持口鼻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 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 轻口渴口唇干燥 2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须胃管注药 时,注药后须夹管30分钟,以免将药 物吸出,影响疗效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n全麻清醒6小时后给予半坐卧位,变换 体位时,调节好引流管长度,嘱患者勿 过度活动头颈部,适当制动或减少说话 ,避免剧烈咳嗽 n观察敷料渗血和颈部肿胀情况,引流液 的量、颜色性质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n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完好,避免 漏气,保持引流通畅,保持有 效的负压吸引。
负压包位置低 于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原则 n装置密闭 n无菌操作 n有效引流 n妥善固定 n及时记录 n管道通畅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n1、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3-4cm,并保持直立位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 n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 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 n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 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n1、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 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 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 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 格无菌操作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 时更换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任何 情况下不得高于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 流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3、保持引流通畅 n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 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 位,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非扩张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4、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的长度约为100cm,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 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过长 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 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 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 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现装置先进 挂到床沿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5、病人的体位 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如果病人躺向插 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6、观察和记录 n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n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 约是4-6cm水柱波动反映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 若水柱无波动,则提示引流管道系统不畅或肺已完 全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7、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 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脓液 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 引流管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 、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 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腹腔引流管 1 引流管应正确标识,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从近端 至远端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 或脓液堵塞 腹腔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 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伴有腹 胀、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 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
腹腔引流管 3 普通引流管应每日更换,抗反流引流 管可2—3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 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T管的护理: T管是手术后经常留置的引流管 ,对肝、胆道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 的作用T管引流的目的是在行胆 总管探查术后引出分泌物,从而起 到消除炎症及解除梗阻的作用;也 可以经T管注入造影剂行胆道造影 ;T管内注药 T管护理 u l 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 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 作用 l 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 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 T管的护理: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 时注意观察体温和腹痛的情况、大小 便的颜色以及黄疸消退的情况一般 术后24h内T管引流量约300~500ml, 呈 黄色或黄绿色、清亮 T管的护理: 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 ,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 术切口,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T管的护理 l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 Ø T管引流的胆汁约300-1000ml/d,肝胆管结石,胆肠内 引流术后胆汁约可少于300ml/d或大于1000ml. Ø 如胆汁量减少,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或折叠,在排除外 界因素的情况下,胆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胆汁增多或有腹痛发热, 提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存在 若引流量大于1000 ,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
Ø 随着肠蠕动的恢复,胆汁量会逐渐减少,而无胆漏则 是良好的征兆 T管的护理: 拔管 拔管前试行夹管,夹管期间注 意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 空肠造瘘管: 目的 :肠内营养支持 1妥善固定 2保持引流通畅,营养液滴注前后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管道 ,持续滴注时每4小时冲洗管道一 次 空肠造瘘管 3 营养液现用现配,使用时间不超 过24小时,注意滴注速度、浓度和 温度,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等情况 留置尿管 1.同引流管护理 2预防泌尿系感染 每日尿道口护理1—2次,病情许可尽早拔 管,执行无菌操作,长期留管者,每2周 更 换留管期间嘱病人多饮水 3膀胱功能锻炼:拔管前夹管,每3—4h 开放一次 2 导尿管的固定 导尿管固定 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固定 预防意外拔管 n1.认真评估 n2.妥善固定(必要时约束) n3.健康教育(有效沟通) n4.加强巡视及交接(观察)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