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试卷教案.doc
19页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2)27 LPG加气工艺及设施 71 LPG储罐 7.11 加气站内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式容器》JB4731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的有关规定. 2 储罐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178MPa. 3 储罐的出液管道端口接管高度,应按选择的充装泵要求确定进液管道和液相回流管道宜接入储罐内的气相空间2 储罐根部关闭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止回阀 2 出液管和卸车用的气相平衡管上宜设过流阀. 7.1.3 储罐的管路系统和附属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管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状态地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50m及以上.放散管管口应垂直向上,底部应设排污管. 2 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 3 在储罐外的排污管上应设两道切断阀,阀间宜设排污箱.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从储罐底部引出的排污管的根部管道应加装伴热或保温装置。
4 对储罐内未设置控制阀门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应在储罐的第一道法兰处配备堵漏装置 5 储罐应设置检修用的放散管,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0mm,并宜与安全阀接管共用一个开孔 6 过流阀的关闭流量宜为最大工作流量的1.6倍~1 7.14 LPG罐测量仪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及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 2 储罐宜设置液位上限限位控制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 3 在一、二级LPG加气站或合建站内,储罐液位和压力的测量宜设远程监控系统. 71.5 LPG储罐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LPG储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应布置在车行道下6 地上LPG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应集中单排布置,储罐与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 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1m的防护堤,防护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不应小于2m 3 储罐的支座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座,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5h 7.17 埋地LPG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m,且应采用防渗混凝土墙隔开 2 直接覆土埋设在地下的LPG储罐罐顶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罐周围应回填中性细沙,其厚度不应小于0。
5m 3 LPG储罐应采取抗浮措施. 78 埋地LPG储罐采用地下罐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罐池内壁与罐壁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 2 罐池底和侧壁应采取防渗漏措施,池内应用中性细沙或沙包填实 3 罐顶的覆盖厚度(含盖板)不应小于0.5m,周边填充厚度不应小于0 4 池底一侧应设排水沟,池底面坡度宜为3‰抽水井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7.19 储罐应坡向排污端,坡度应为3‰,5‰ 7.1.10 埋地LPG储罐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 3022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同时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在LPG储罐根部阀门后,应安装绝缘法兰 7.2 泵和压缩机 37.2.1 LPG卸车宜选用卸车泵;LPG储罐总容积大于30m时,卸车可选3用LPG压缩机;LPG储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45m时,可由LPG槽车上的卸车泵卸车,槽车上的卸车泵宜由站内供电 7.22 向燃气汽车加气应选用充装泵充装泵的计算流量应依据其所供应的加气枪数量确定 7.23 加气站内所设的卸车泵流量不宜小于300L/min 7.24 设置在地面上的泵和压缩机,应设置防晒罩棚或泵房(压缩机间)。
75 LPG储罐的出液管设置在罐体底部时,充装泵的管路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的进、出口宜安装长度不小于0.3m挠性管或采取其他防振措施 2 从储罐引至泵进口的液相管道,应坡向泵的进口,且不得有窝存气体的位置 3 在泵的出口管路上应安装回流阀、止回阀和压力表. 72.6 LPG储罐的出液管设在罐体顶部时,抽吸泵的管路系统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2.5条第1、3款的规定7 潜液泵的管路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5条第3款的规定外,并宜在安装潜液泵的筒体下部设置切断阀和过流阀切断阀应能在罐顶操作8 潜液泵宜设超温自动停泵保护装置电机运行温度至45?时,应自动切断电源2.9 LPG压缩机进、出口管道阀门及附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口管道应设过滤器 2 出口管道应设止回阀和安全阀. 3 进口管道和储罐的气相之间应设旁通阀 7.3 LPG加气机 73.1 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 7.3.2 加气机数量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确定.每辆汽车加气时间可按3min,5min计算. 73 加气机应具有充装和计量功能,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气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 2 加气枪的流量不应大于60L/min。
3 加气软管上应设安全安全拉断阀,其分离拉力宜为400N,600N. 4 加气机的计量精度不应低于1.0级 5 加气枪的加气嘴应与汽车车载L PG储液瓶受气口配套加气嘴应配置自密封阀,其卸开连接后的液体泄漏量不应大于5mL 7.3.4 加气机的液相管道上宜设事故切断阀或过流阀事故切断阀和过流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加气机被撞时,设置的事故切断阀应能自行关闭 2 过流阀关闭流量宜为最大工作流量的1.6倍~1 3 事故切断阀或过流阀与充装泵连接的管道应牢固,当加气机被撞时,该管道系统不得受损坏3.5 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低于05m. 74 LPG管道系统 74.1 LPG管道应选用10号、20号钢或具有同等性能材料的无缝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的有关规定.管件应与管子材质相同2 管道上的阀门及其他金属配件的材质宜为碳素钢 7.43 LPG管道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4 管子与管子、管子与管件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7.45 管道与储罐、容器、设备及阀门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 7.46 管道系统上的胶管应采用耐LPG腐蚀的钢丝缠绕高压胶管,压力等级不应小于6.4MPa. 7。
4.7 LPG管道宜埋地敷设当需要管沟敷设时,管沟应采用中性沙子填实 7.4.8 埋地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且覆土厚度(管顶至路面)不得小于0穿越车行道处,宜加设套管 7.49 埋地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的有关规定. 7.4.10 液态LPG在管道中的流速,泵前不宜大于1.2m/s,泵后不应大于3m/s;气态LPG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大于12m/s4.11 液化石油气罐的出液管道和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7.5 槽车卸车点 75.1 连接LPG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置安全拉断阀2 安全拉断阀的分离拉力宜为400 N ~600N,关断阀与接头的距离不应大于0.2m3 在LPG储罐或卸车泵的进口管道上应设过滤器.过滤器滤网的流通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截面积的5倍,并应能阻止粒度大于02mm的固体杂质通过 8 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81 CNG常规加气站和加气母站工艺设施 81 天然气进站管道宜采取调压或限压措施天然气进站管道设置调压器时,调压器应设置在天然气进站管道上的紧急关断阀之后1.2 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应设计量装置。
计量准确度不应低于1体积流量计量的基准状态,压力应为101.325kPa,温度应为20?1.3 进站天然气硫化氢含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的有关规定时,应在站内进行脱硫处理.脱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硫应在天然气增压前进行. 2 脱硫设备应设在室外 3 脱硫系统宜设置备用脱硫塔. 4 脱硫设备宜采用固体脱硫剂. 5 脱硫塔前后的工艺管道上应设置硫化氢含量检测取样口,也可设置硫化氢含量检测分析仪 8.1.4 进站天然气含水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的有关规定时,应在站内进行脱水处理脱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水系统宜设置备用脱水设备. 2 脱水设备宜采用固体吸附剂 3 脱水设备的出口管道上应设置露点检测仪5 进入压缩机的天然气不应含游离水,含尘量和微尘直径等质量指标应符合所选用的压缩机的有关规定. 8.1.6 压缩机排气压力不应大于25.0MPa(表压)1.7 压缩机组进口前应设分离缓冲罐,机组出口后宜设排气缓冲罐缓冲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离缓冲罐应设在进气总管上或每台机组的进口位置处 2 分离缓冲罐内应有凝液捕集分离结构。
3 机组排气缓冲罐宜设置在机组排气除油过滤器之后. 4 天然气在缓冲罐内的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0s 35 分离缓冲罐及容积大于0.3m的排气缓冲罐,应设压力指示仪表和液位计,并应有超压安全泄放措施. 88 设置压缩机组的吸气、排气管道时,应避免振动对管道系统、压缩机和建(构)筑物造成有害影响9 天然气压缩机宜单排布置,压缩机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m 8.1.10 压缩机组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 8.111 压缩机的卸载排气不应对外放散,宜回收至压缩机缓冲罐12 压缩机组排出的冷凝液应集中处理 8.1.13 固定储气设施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为25MPa,设计温度应满足环境温度要求. 8.1.14 CNG加气站内所设置的固定储气设施应选用储气瓶或储气井1.15 固定储气瓶组宜选用同一种规格型号的大容积储气瓶. 8.116 储气瓶组应固定在独立支架上,且宜卧式存放 8.1.17 固定储气设施应有排污措施,并应收集处理措施 8.1.18 储气井不宜建在地质滑坡带及溶洞等地质构造上 48.119储气井本体的设计疲劳次数不应小于25×10次 8.120储气井工程设计和建造,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6535的有关规定.储气井口应便于开启检测. 8。
121 CNG加(卸)气设备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卸)气设施不得设置在室内 2 加(卸)气设备额定工作压力应为20MPa 33 加气机流量不应大于025m/min(工作状态). 34 加(卸)气柱流量不应大于05m/min(工作状态) 5 加气(卸气)枪软管上应设安全拉断阀加气机安全拉断阀的分离拉力宜为400N,600N,加气卸气柱安全拉断阀的分离拉力宜为600N,900N.软管的长度不应大于6m. 6 加卸气设施应满足工作温度的要求 8.122 储气瓶组的管道接口端不宜朝向办公区、加气岛和临近的站外建筑物.不可避免时,储气瓶组的管道接口端与办公区、加气岛和临近的站外建筑物之间应设厚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实体墙隔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储气瓶组的管道接口端与办公区、加气岛和临近的站外建筑物之间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