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者归来梦想再出发作文10900字.docx
12页王者归来梦想再出发作文10900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即该型火箭生产序列中的第三枚)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星箭分离,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火箭因其壮硕的身躯,常被称为“胖五”,是当前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之王”这是“胖五”的第三次发射,未来其将直接服务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在2017年7月2日的第二次发射任务中,“胖五”经历了至暗时刻,发射任务宣告失败中国航天人痛定思痛,选择“归零”——“从头开始、重新再来”,用严慎细实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归零”过程中,通过建立“故障树”,“胖五”研制团队对50多个可能造成推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逐一的排查,累计进行了40余次、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试验经过908天的蛰伏,“胖五”终于成功复飞,宣告王者归来不只是“胖五”,整个中国航天都是在各种艰难挫折中磨砺而出、浴火重生的,而中国的“航天精神”也在歲月和历练中被打磨得愈发璀璨夺目胖五”的发展史、中国航天大事记都非常值得了解,“胖五”复飞背后的故事、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故事,也非常适合作为素材写进作文里。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就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航天,体会“航天精神”,积累高分写作素材大火箭有大梦想——“胖五”发展编年史20世纪80年代中叶运载火箭,是连接人与太空的天梯,更是追梦太空的起点火箭运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20世纪80年代中叶,纵观国际航天大潮,那时已经出现了10吨级的航天器而当时我国新问世的、被称为“大力神”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仍然达不到这样的运载能力要求,关于研制大火箭的呼声日渐高涨1986年1986年3月,我国一份关于高技术的发展计划开始萌芽当年11月,这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正式出台,这便是“863”计划863”计划中这样写道:“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提高我国航天商业发射服务能力,并为下世纪初建设成长期性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论证工作由此展开,此后,专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中国的大火箭之梦日渐清晰1995年—2000年在原国防科工委和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以及液氧煤油与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2000年11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道:“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化系列,增强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
2006年2006年10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正式立项,中国人追逐大火箭梦想的脚步日益加快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第一个立项研制的型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真正的跨代研制项目,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2016年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2017年2017年7月2日19时23分,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当人们还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时,第346秒,长征五号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突发故障,发动机推力瞬时大幅下降,发射任务宣告失败2019年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伴随一声巨响,金色的火焰映透山海,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多维解读中国航天梦再启程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航天是中华儿女的梦想所系,中华民族也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历史不会忘记,2007年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飞天揽月的千年夙愿此次“胖五”成功发射,则实现了中国火箭技术的一次新的重大跨越可以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厚民生福祉提供了强劲动力共享一个太空,共赢一个未来和平利用、合作共赢,是中国航天事业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北斗三号系统等成果就越来越多地惠及其他国家比如,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功能,就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得到成功应用可以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也彰显出了对外开放性,凸显出携手各国同行、造福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太空梦圆任重道远胖五”成功发射,就是中华民族航天梦想的又一次启航近14亿中华儿女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广袤太空必将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力量”百折不挠,探梦不止“胖五”第二次发射失败,让人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也曾接连遭遇发射失败,当时便有人惊呼“长城奇耻、国人心寒”。
艰难时刻,航天人依旧奋起担当、负重前行,终于走出了低谷、赢得了胜利百折不挠,探梦不止长征五号的这场“翻身仗”,也是航天强国重大工程的关键之仗,更是中国航天的必胜之仗900多个日日夜夜,从任务失利到重整旗鼓,从问题“归零”到扎实准备,从屡克难关到圆满完成任务,伟大梦想标注创新使命,伟大精神孕育不朽传奇这一次,中国航天人用胜利做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彰显了一种逆境中奋起、愈挫愈勇的担当精神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板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下干粮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句当年的顺口溜至今仍在流传,这是老一辈航天人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的真实写照一代代航天人不竭奋斗,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面对困难,中国航天人初心不改、信心不灭,成为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造就了一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接过了前辈手中的火炬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管困难有多大,浩瀚星海永远在那里,永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寻胖五”复飞为何那么多人热泪盈眶2017年“胖五”发射失败,引起了舆论场上有关我国航天人才流失的议论有人甚至把发射中的技术问题,上升为体制问题。
如今“胖五”复飞,再次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两年前泪洒现场并背负了巨大压力的中国航天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实际上,当年把发射失利说成政策甚至体制问题的人,显然受到了某种刻板印象的误导依靠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国人已经习惯了中国航天总是捷报频传,习惯了“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第一”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人忘记了航天发射向来就是高风险、高成本、高压力的领域尤其“胖五”,本身就是中国研制的难度最大的一款火箭,它的发射堪称中国航天几十年来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胖五”已取得众多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后,我们不能再因一次发射失利而气馁,但也不能因这次发射成功就盲目乐观,觉得以后“胖五”次次都能成功,一劳永逸了技术可靠性,需要更多发射实践来验证和磨合只有经过更多历练,才算真正获得了“合格”的标签胖五”研究前期是遇到过一些问题,但这也给了工程团队在技术和系统配合环节加以改进的空间把心态放得更平稳、更理性一些,这才是一个航天强国国民应有的心态胖五”复飞背后的故事“01”指挥员名王光义:憋着一口气把工作做到极致此次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名叫王光义,他曾经也是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和天舟一号任务的“01”指挥员。
01”指挥员,就是通常说的航天发射任务“大管家”,这个岗位既要有丰富的任务经验,还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责任重大火箭发射最后时刻,大家听到的“5、4、3、2、1,点火”等指令就是由“01”指挥员下达的两年多以前,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因芯一级氢氧发动机故障,致使发射失利干航天的不怕出问题,但出了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那次失利后,我们发射场全线人员没有沮丧和气馁,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各个系统、各个岗位的人员也立即投入到火箭复飞的准备工作中王光义回忆说为了把长征五号火箭的脾气摸得更准更透,王光义先后三次跑到火箭研制生产厂家从基础知识到设备原理,从设计方案到零件部件,从基本操作到应急处置,他把自己完全“归零”,从最基础的学,从最简单的做作为发射场系统的牵头人,他带领各系统完善任务总体文书和应急预案,开展了50多项各类应急演练项目为了任务圆满顺利,发射场全线人员把工作做到了极致王光义说,这次发射凝结了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01”指挥员是发射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决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把那么多人卧薪尝胆的成果毁掉孙振莲:我愿意为你,我的火箭2019年12月27日,备受关注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起航,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都是欢腾的画面其中,一段拍摄于发射指挥大厅的视频引发了关注视频中,有一位姑娘紧紧盯着发射指揮大厅的屏幕,火箭成功点火时,她开心地笑了,当镜头再次转回来时,她却已泪流满面这位姑娘名叫孙振莲,是一名“80后”航天人,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便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5所工作2012年初,她开始担任长五火箭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型号主管,主要负责地面产品计划、质量、经费管理工作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当晚,孙振莲在发射指挥大厅与同事们一起盯着屏幕,“看着向上攀升的速度和高度曲线,心中五味杂陈,908天的一幕幕像电影回放一样浮现在眼前”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的瞬间,孙振莲那忍了908天的泪水,流了下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后,中国航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而此次能否复飞成功,则关系到国家后续重大任务能否如期进行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唯其艰难,方显勇毅孙振莲感慨道在“胖五”成功发射后的凌晨,孙振莲写了一首名为《我愿意为你,我的火箭》的长诗,并将其发在了朋友圈她说:“我愿意是士兵,是挥起的剑,誓破楼兰,战斗在遥三复飞发射的前线……”“胖五”发射队员: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2017年7月3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后,一名发射队员写道:“虽然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失利,但我们从来没有畏惧过失败。
勇于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次被网友骂得很凶,委屈却无力反击2018年4月19日,这名发射队员写道:“遥二故障顺利通过‘归零评审在返回办公室的路上我哭了,这是遥二失利返京后的280天里我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归零结束本应该松一口气了,但是这280天夜以继日,心里的委屈、心里的苦,也许只有在看到希望的时候才会真正释放吧2019年10月18日,这名发射队员写道:“今天,长五遥三顺利通过出厂评审回首两年多的路,自己都记不清是怎么扛过来的正如第一总指挥李明华书记说的那句话‘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我不敢停下来哭泣,因为我们还有目标没有实现八百多个日夜磨砺,我们数载饮冰,难凉热血有多少次挫折坎坷,就有多少执着奋起;有多少次磕碰跌倒,就有多少次义无反顾不管前路多么艰辛,我相信长五必胜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名发射队员写道:“第三次看‘胖五升空,每次感受都不一样,这次最激动,一定也最难忘我们并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仍然在奔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仍然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话题拓展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02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