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香转人物形象分析.docx
5页春香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朝鲜李朝时期家喻户晓的小说《春香传》塑造了李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 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成春香春香给予了朝鲜人民追求美好爱情和反 叛不公正社会的美好愿望,本文着重分析春香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春香传》,春香,爱情观,反叛性脍炙人口的《春香传》是李朝小说创作领域一个硕大无朋的瑰丽果实,尽管 在一定程度上尚未达到现代小说的创作水平,但是却反映了它那一时代小说创作 的卓越成就这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影响从历史渊源上看,《春香传》既 继承了民间口头文学嫉恶如仇的反抗传统,又接受了文人小说表现美好理想的创 作经验从现实生活上看,既受到了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鼓舞,又吸取了现实学 派的先进理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春香传》的故事源于民间,是在民间口 头文学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这部古典名著同朝鲜民族的生活有着难以分割的须 肉联系,其塑造的鲜活的人物成春香、李梦龙是朝鲜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的爱 情是朝鲜人民对罪恶两班官僚的有力反击,而春香无疑是守护他们美好爱情的最 大反叛者在朝鲜,《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它分上、下两卷 上卷写退妓(注:退妓指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 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
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 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 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 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 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 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春香传》虽然在主题上受到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作品的影响,但它所表现 出的专一爱情较之中国古代一些“始乱终弃”之作,更有积极意义它表明封建 时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和愿望,同时对封建社会腐朽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给 与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作品以生活在班常封建身分等级差别森严的朝鲜李朝时期 的艺妓月梅和两班成参判(前任南原府使)所生之女—成春香和当时任南原府使, 后升职任同副承旨的李翰林之子李梦龙之间自主、纯洁而坎坷曲折的爱情故事为 主线,主要通过春香与强要春香守厅的新任南原府使卞学道进行英勇斗争的经 过,反映了丰富的人民伦理《春香传》,通过超越阶级、身分等级界限的青年男 女李梦龙和成春香之间的爱情故事,热情讴歌了坚贞专一、纯洁自主的爱情,尤 其赞美了成春香不屈服于势道和世俗压迫,为追求真正的、纯洁的爱情,为追求 自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与不合理的社会身分制度展开英勇斗争的不屈不挠的 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作品始终,多处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成春香,是全罗道南原府两班贵族成参判和著名退籍艺妓月梅之女人们称 赞她“国色天香”、“女中魁首”的“花容月貌”和“精通诗书、谙晓音律”、“针 黹超群,文才出众”的聪明智慧;敬佩她美丽的灵魂和可贵的性格春香是一个 大胆追求爱情的勇者端阳节广寒楼乌鹊桥,春香与书生李梦龙一见钟情,结下 百年佳约母亲艺妓的生活遭遇和李朝时期妇女的悲惨处境使春香深刻感受到: 惟有坚贞而专一的爱情才能够获得永久的幸福和终生的快乐,因此当李梦龙向她 表白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能否得到专一的爱情和终生的幸福她担心在男尊女卑 的社会里男女地位的差异和身分的不同会使他们未来的生活遭遇不幸她怀疑出 身于两班贵族家庭的李梦龙在爱情上能否永生不变,信守诺言她带着不安的试 探对李梦龙说:“古训说的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想道令乃是贵 介,贱妾出身蓬门今日虽承以婚姻相许,他年难保不致生变我若空房独守, 此恨怎的能消?请道令三思!”“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这句话带有封 建意识的话语出自春香之口,并不意味着死守古训,屈膝于“三从四德”的封建 准则她没有用“贤妻”、“烈女”的虚名去换取李梦龙的爱情,更不会为了名垂 青史而遵从封建教条。
她只是说出了一个平凡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经过春香的细心观察和母亲的反复试探,终于看出了李梦龙对爱情的真挚和 求婚心切,终于在母亲的撮合下二人结为连理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决定了春香在 婚姻上的大胆和叛逆春香大胆抛开了李朝时期传统的婚姻习俗,既不准备理睬 李梦龙的父母之命,也没有媒妁之言;没有邀请左邻右舍,也没有告知亲朋好友 前来祝贺,在她眼里只有和李梦龙的爱情是最宝贵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在封 建婚姻的传统习俗牢固束缚人们头脑的时代里,她毫不惧怕社会的各种流言蜚语 和人们众口一词的谴责,大胆同李梦龙结为信誓旦旦的夫妻这一英勇无畏的行 动是对封建社会传统习俗的挑战,表现了矢志于爱情的决心,反应了追求爱情自 由、婚姻自由的理想然而当两人沉醉于甜蜜爱情时,李梦龙面临着对父亲与春 香的艰难抉择,一面是必须随父进京,一面是新婚妻子,然而李梦龙还是在父母 的劝说下依然离开了春香,选择了仕途春香彻底看到了爱情在世俗的熏染下很 快会变质,失去光彩,她感到无比的难过和透骨的寒心但她没有将责任全归结 于李梦龙的薄情寡义,她知道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在破坏他们的爱情, 甚至在拆散他们幸福的家庭她愤怒地谴责罪恶的两班道令:谁都愿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不曾想世上竟有你这等狠毒的两班。
她为爱情而痛苦、悲伤,但是, 却不祈求怜悯与同情她对李梦龙说:“你休以为春香是个贱女,因而任意抛弃 你去之后,薄命贱妾将要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了我必不久于人世,相思能令我 郁郁而亡我死之后……尊贵的道令啊!你也不必因此犹豫;迟而不决,你且遭 殃单元你今后不要用对春香的手段,再去对待他人如果这样,你是没有好下 场的这是对李梦龙的谴责,更是对封建门第观念和等级制度的抨击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他们之间自主的爱情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百般阻挠,成 为历史的必然但是春香并不自暴自弃,以自己刚毅的意志与被描述为封建社会 没落时期腐败无能、凶残且愚笨的两班官僚代表的卞学道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卞学道强要春香做守厅的时候,就以“贞女不从二夫”、“难道忠诚和孝心也有 贵贱之分?守贞节还有上下之分?”、“要强占有夫之妇者该当何罪?”等语,表明 自己为李梦龙、为纯洁无瑕的爱情愿“随春风凋落、随秋风干枯”的坚贞不移的 态度,同时还毫不畏惧地痛斥了封建官僚阴险狡猾的反动本质尤其是在以抗命 之罪被绑在刑架上挨打 25根刑杖,弄得半死的情况下唱出的“十杖歌”,更集中、 有力地反映了春香“一片丹心,誓死从一而终”、“决不嫁二夫”、“三百个死也改 不了一心”、“贞操真如松竹一般”的“天生的烈女”形象。
封建统治者的衙门和 大堂、法律和竹杖在春香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她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高尚的爱情作品临结尾安排狱中的春香和科举及第任御史却装扮成乞丐两班出现的李 梦龙之间的相逢,通过春香之语,进一步把春香对李梦龙的水晶般纯洁、松竹般 坚贞的爱情推向了新的高度春香在狱中见到日盼夜念的郎君以落魄的上等乞丐 出现在面前时,虽然伤心,但是毫无怨言、毫无怨恨地劝着埋怨李梦龙的母亲, 替也卖掉自己的首饰品,给他做新衣、新袍、新宕巾、帽和鞋,还嘱咐母亲自己 死后待他就像待自己她还求李梦龙等自己死后,让他把尸首先埋在两人初见言 欢的堂屋前,等他高升,再把尸骨埋到李梦龙家祖山之麓,给她立刻有“守节冤 死春香墓”字的坟碑这些说明了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绝对不是一场春情,而 是跳越身分等级界限的,基于理性的、自主的纯洁爱情在作品中,春香是个具 有“雪肤花容”、“具备了女子美德”、“温顺而礼节分明、加上文才不一般,而且 贞操如松竹,在南原出了名的,可以算称‘女中君子”,的李朝女性的理想人格 典范当时,成为评价妇女理想人格典范的标准的是“三纲五常” 但是,她那 对不合理的封建身分等级制度的叛逆精神和为自主的、忠贞专一的爱情与愚腐的 封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精神,把她的道德人格提升到更高的理想道德境 界。
更确切地说,她的那种精神和在其精神下所生成的行为,就是春香能够被当 时劳动人民视为理想人格的最具有魅力的因素和宝贵价值所在从春香和李梦龙出俩人的结合,我们能够看出他们的结合实际上是外在美和 内在美统一的实现,是平等的人格与人格自主的最佳姻缘这与马克思主义伦理 学对情侣选择上的主张相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情侣的选择首先必须注重 对方的人格,即注重对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只有基于此,才能把爱情引 向幸福的彼岸,给双方带来生活的快乐和生活的力量,带来积极进取的精神,在 同甘共苦中取长补短,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崇高金银财帛,春 香并不爱”,只求基于平等人格的爱情的精神,对后人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这 无可非议地提高了《春香传》所具有的伦理价值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对春香这一形象进行高度评价时,也应该看到,春香 的爱情和理想,依然存在着封建时代不可缺少的烙印,在爱情之外,春香没有自 己更好标准的人生理想,没有超越封建教义的桎梏但是,爱情的问题历来都不 是一个单纯的男女之间的问题,它总是和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在李朝封建社会 时期,处于卑贱地位的妇女得不到专一的爱情,即使有也会遭到两班贵族的摧残 和破坏。
春香作为一位勇敢的追求者和反叛者对李朝封建暴政进行严厉的反抗和 斗争,这也真实地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制度的愤懑和仇恨在声势浩大的 群众反抗斗争中,她已成为一个急先锋在某种意义上,人格状态是衡量民族和 个体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指示器1春香的人格是李朝时期人们大众对美好爱 情、反抗封建统治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斗争中乐观向上的真实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