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207页目 录概述 1一、项目来由 1二、项目特点 2三、评价工作过程 3四、相关情况的判定 4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5六、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51 总则 61.1 编制依据 61.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 111.3 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131.4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9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1.6 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301.7 相关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 311.8 法律法规的履行情况 47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492.1 建设项目概况 492.2 影响因素分析 662.3 污染源源强核算 69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03.1 自然环境概况 803.2 社会环境概况 923.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43.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63.5 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1424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454.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454.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464.3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474.4 沙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14.5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14.6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24.7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604.8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624.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644.10 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分析与评价 1655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675.1 风险调查 1675.2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1685.3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695.4 环境风险识别 170I5.5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1715.6 船舶溢油影响分析 1725.7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755.8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755.9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77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78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回顾性说明 1786.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80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897.1 社会效益 1897.2 经济效益 1897.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907.4 环境效益分析结论 193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948.1 环境管理 1948.2 环境监测计划 1958.3 污染物排放清单 1988.4 总量控制分析 1998.5 项目原有环保设施专项验收情况 1998.6 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 200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029.1 工程概况 2029.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结论 2029.3 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2029.4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2039.5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2059.6 环境保护措施结论 2059.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2059.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结论 2059.9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2059.10 建议 205II概述一、项目来由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 是海南南部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
三亚市地理 位置优越, 经济腹地广阔, 旅游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滨海旅游 城市, 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排头兵为了保护三亚市的旅游资源, 解决港 口与城市发展相互制约的矛盾, 满足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要求, 适应三亚市及整 个海南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崖州湾南山岬角优越的自然条件, 贯 彻执行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 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现有港区功能, 将 原有三亚老港区的功能调整为以国际、国内旅游客运为主的客运港区, 将渔港搬 迁至六道渔港, 将货运码头搬迁至南山岬角, 开辟建设南山港区, 在南山港总体 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兴建“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本项目原名为“三亚港货运码头搬迁还建工程”,建设单位为三亚城市投资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于 2000 年 12 月取得原海南省发展计划厅颁发的项目建议书 批复(琼计基础 ﹝ 2000 ﹞ 939 号);于 2001 年 8 月取得原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颁发的环评批复(琼土环资监字 ﹝ 2001 ﹞ 143 号);于 2005 年 5 月取得原海南省 发展与改革厅颁发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琼发改能源 ﹝ 2005 ﹞ 696 号),项目 名称调整为“三亚港货运码头搬迁与南山港区一期工程”。
项目于 2005 年 8 月正式开工建设, 2012 年 3 月完工, 2014 年 1 月投入过渡 运行, 项目名称调整为“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2015 年取得海南省海洋与 渔业厅竣工海域验收批复, 随后三亚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三亚南山港码 头、陆域及海域的资产全部记入全资下属公司三亚南山港码头有限公司,由其自 主经营管理(见附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 建设规模发生变化,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和原环评文件中的给出的设计工程填海造地面积 16.8hm2 ,实际工程 填海造地面积 29.651hm2 ,工程填海总面积增加 76.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 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 ﹝ 2015 ﹞ 52 号) 相关规定, 港口建设项目的工程占地和 用海总面积增加 30%及以上的, 属于建设规模发生重大变动, 需要修编后重新报 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使该工程的建设达到环境、经济、 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亚南山港码头有限公司委托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 (天津) 有限公司对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修编工作。
我单 位在接受委托后, 经现场调研和收集资料, 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等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修 编)》,提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二、项目特点根据《三亚港总体规划》以及《三亚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各 港区在三亚港口货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港区未来吞吐量的预测情况, 三亚老港 区的货运功能主要由南山港区承担, 并为南繁、深海科研基地、南海维权和开发 服务等方面建设提供保障, 成为集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和科研保障功能于一体的 综合性港区根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南山港区布局有四大功能 区, 包括海洋科考片区、海洋试验片区、临港产业片区及发展预留片区, 一期工 程主要为临港产业片区及海洋科考片区, 拟建设的码头包括公共科考码头、滚装 码头和货运码头根据科考服务的需求, 科考码头需建设科考船泊位、保障船泊 位以及潜水器及补给物资等的堆场, 因此原规划填海造陆面积已不能满足现有空 间布局的需求,因此加大堆场的面积并预留后期发展用地基于以上运输、科研等考虑和需求, 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实际 填海面积 29.651hm2 ,新建 1 万吨级通用散杂货兼顾集装箱泊位 1 个,泊位总长 264.3m (包括过渡段 28.3m);堆场面积 2.48 万 m2 ,其中,散货堆场 1.4 万 m2, 集装箱堆场 1.08 万 m2,年吞吐能力约 65 万吨; 突堤全长 1200m,其中, 前段长 430m、宽 200m,后段长 770m,宽 250m。
因本项目在填海过程中, 填海总面积增加 76.5%,属于建设规模发生重大变 动, 需要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修编后重新报批本次评价将根据 修编前后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以及总平面布置的变化情况, 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环 境质量现状, 对项目施工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项目运营期产 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 策措施2三、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三亚市港务局(试运营单位、原建设单位)于 2000 年委托交通部第二航务 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了《三亚港货运码头搬迁还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并于 2001 年 8 月取得批复(琼土环资监字 ﹝ 2001 ﹞ 143 号)由于项目在实际建 设过程中, 建设规模发生重大变动, 需要修编后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为此, 三亚南山港码头有限公司 (现建设单位) 委托海域海岛环境科技 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对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再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第五十二 项“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第 139 项“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 多用途、通用码头”中的“单个泊位 1 万吨级及以上的沿海港口”和第五十四项 “海洋工程”中第 154 项“围填海工程及海上堤坝工程”,因此,本项目应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 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 在收集大量有关资 料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等要求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综合工程和原有环评成果、专家咨询意见和公众参与 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 《三亚港南山港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修编)》,具 体工作流程见下图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四、相关情况的判定(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第二十五条 的规定, 本项目属于“二十五、水运”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 级及以上)建设”,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 项目所属 门类不在《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