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标准》.docx

36页
  • 卖家[上传人]:木92****502
  • 文档编号:126345883
  • 上传时间:2020-03-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3.39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ECS XXX:2019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文标题: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标准英文标题:Minimization Design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Waste(征求意见稿) 前 言为促进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村镇建筑设计及居住质量水平,提升群众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实现建筑节能、普及绿色建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采纳最新试验成果,并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场地及总体设计;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外围护系统设计;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9.内装系统设计;10.BIM设计;11.装配式设计附录A.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专篇模板;附录B.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评估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邮箱:shij@)。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中诚绿建科技有限公司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场地及总体设计 45建筑设计 46结构设计 67外围护系统设计 8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 99内装系统设计 1010.BIM设计 1111装配式设计 12附录A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专篇模板 13附表B建筑垃级减量化设计评估表 14本规程用词说明 16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24 Site and master plan design 25 Architectural design 26 Structural design 27 External envelope structure design 28 Equipment and pipelines design 29 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design 210 BIM design 211Fabricated building design 2Appendix A Template for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design paper 42Appendix B Evaluation form for waste reduction design 4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ficication 54Commentary 57 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提升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1.0.3本标准旨在减少建筑在建设、使用、维修以及拆除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建筑垃圾产生量1.0.4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5民用建筑的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waste2.0.5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指不改变物质形态可建筑垃圾是对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总称,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2.0.2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 source 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是指从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三个源头层面,分别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建筑垃圾产生量2.0.3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 minimization design of construction waste是指在设计阶段,为减少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而采取的设计方法。

      2.0.4建筑垃圾产生量Amou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分为施工前的预估产生量和施工后的实际产生量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2.0.6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2.0.7主动减量化措施Proactive reduction measures是指在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过程中,从建筑设计角度采取各种设计手段减少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的垃圾产生量的设计方法2.0.8被动减量化措施Passive reduction measures是指在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过程中,从材料循环利用角度采取各种方法减少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的垃圾产生量的方法 3基本规定3.0.1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应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技术条件等特点进行3.0.2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之前应做好前期调研,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1 建筑物场地客观情况调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地形地貌、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2 建设项目市场调研: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 建设项目社会调研:区域资源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公众对于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的接受程度等。

      3.0.3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应综合建筑的使用功能、技术与经济特性,体现精工细作,涵盖建筑设计的全专业,采用有利于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3.0.4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要积极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应用等新技术对接3.0.5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宜优先采用主动减量化措施,辅助以被动减量化措施3.0.6建筑材料选择时应评估其资源消耗量,选择资源消耗少、可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和建筑产品在满足相关功能的前提下,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优先选用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2 宜选择耐久性优良的建筑材料3.宜选用距离施工现场距离较近的本地建筑材料4.宜选用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的天然材料3.0.7对于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充分协商,对翻新、扩建和拆除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翻新或扩建,避免过度拆除3.0.8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工程项目未来可能的用途改变,设计上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利于在未来建筑物用途发生改变时能够避免或减少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拆除3.0.9设计中宜采用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图集,采用标准化、工业化的配件产品。

      3.0.10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部门应进行管线综合和设备洞口预留校审,减少因设计差错引起的设计变更加强设计变更管理,确保设计质量,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3.0.11设计人员做好施工图设计交底工作,对于复杂结构的复杂部位,应组织专项交底工作,避免错漏碰缺3.0.12建筑设计单位应定期对各专业设计师开展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培训与教育3.0.13施工图设计审查文件应包含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专篇3.0.14对采用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工程宜进行建筑垃圾减量化设计工程评价3.0.15在设计过程中,宜采用装配式设计技术,实现建筑系统、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建造鼓励使用装配式钢结构3.0.16在设计过程中,宜采用全专业、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信息模型(BIM)技术,3.0.17设计过程中,宜采用永临结合技术设计单位宜配合施工单位统筹考虑永久设施与临时设施建设3.0.18项目建设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强调和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克服设计、采购和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避免二次深化滞后,导致工程拆改 4场地及总体设计4.0.1建设项目的场地规划应符合国家和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

      4.0.2建设项目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应集约化建设与共享4.0.3分期开发的建设场地应按整体建设规划考虑设置至少一处建筑垃圾临时分类堆放场所或固定堆放场所,满足整个建筑场地所产生建筑垃圾的临时收纳4.0.4总体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充分优化,协调场地开发强度和场地资源,尽可能减少土方工作量,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优先考虑工程场地区域内的挖填土石方平衡4.0.5如条件适宜,应尽量保留场地中原有景观元素(如树木、山石、水体等)加以利用,减少场地废物运出4.0.6场地室外地面铺装应优先采用再生路面砖4.0.7景观造型构筑物的设计宜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构造,便于场地的灵活使用以及其更新回收4.0.8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协同进行,同步确定室内外高差和室外管线标高,避免因景观二次设计导致室外管线的拆改5建筑设计5.0.1建筑构件应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及构造做法,提高使用寿命,避免采用随环境温湿度变化易老化的材料5.0.2应考虑工程项目未来可能的用途改变,建筑空间宜采用灵活可变的布局方式,以利于在未来建筑物用途发生改变时能够避免或减少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拆除5.0.3应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简化建筑物形状,减少、优化部件或组合件的尺寸、种类,建筑与组合件的尺寸关系应符合模数要求。

      对难以执行模数设计的新型结构体系,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审5.0.4公共建筑楼电梯、卫生间、管道井等宜使用标准化单元和尺寸5.0.5居住建筑宜采用标准楼电梯、管道井、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等标准单元组合5.0.6在设计中应注意建筑构配件尺寸与材料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尺寸相匹配,避免过多余料切割造成的浪费5.0.7宜减少纯装饰性无明确使用目的的构件5.0.8幕墙、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组件及具有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功能的室外构件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尽可能将各种功能合并设计5.0.9建筑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部品等宜进行标准化设计5.0.10为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要求,相关的建筑部品部件在使用期以后应能满足更换要求5.0.11对于对建筑立面造型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可采用预制阳台、预制外墙等构件的特殊造型,满足建筑外立面造型的要求5.0.12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宜在设计阶段定型排版,然后在工厂预先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5.0.13建筑设计时设备机房及管道井的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将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