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下数学部分单元教材分析.doc
41页五下数学部分单元教材分析五年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以及 1L、1ml 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新增)2、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经具有了一些图形的面积的经验交流以及认识面积单位的经验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主题图)⑵长方体 ①长方体的特征(例 1)②长方体的棱的特点(例 2)⑶正方体——要素、特征及其与长方体的关系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及表面积的含义⑵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 1)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 2)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⑴体积和体积单位⑵体积计算方法⑶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例1)⑷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例2)⑸体积单位的进率(例 3、例 4)⑹容积的含义 ①容积和容积单位②容积的计算(例5)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 6)五、教材内容变化和调整:1.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2.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注意从各方面来进行认识,所以体积和表面积不再安排例题进行对比,但在练习中有相关的渗透3.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六、教学建议与畅想本单元建议 15 课时左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建议 2 课时)第一课时:例 1 和例 2 第二课时:教材第 30 页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2.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畅想:1. 创设情景,形成表象 (1)实物引入,揭示课题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的面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是什么形状的?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2)激起疑问,引发思考2.观察实物,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3.动手实践,加深理解(1)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2)探究长方体棱的特点(3)探究长方体顶点的特点(4)抽象概括总结特征(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特别注意:⑴长方体摆放的情况不同,它的长、宽、高就有变化2)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应该优化3.要发挥学生的经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推理ppt 图片)4.要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的相互关系(包含关系)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教材主题图有两幅前一幅插图,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后一幅插图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和一包饼干的情境通过这两个实际问题,揭示了产生分数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再做必要的解释,可以出示按图中那样打结的绳子,边演示、边说明测量的结果是 3 段多,以帮助学生理解图中“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的问题。
教学后一幅插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出两个同学遇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平均分,把分得的结果填在课本上,并交流指出测量、分物时,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教材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能举例说明 1/4 的含义吗?然后通过插图,从两方面说明,1/4 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在此基础上,教材概括:“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另外就是特别强调:“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提出问题,先看课本上的举例,再自己补充举例学生举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归类引导,使他们举的例子既有一个物体的 1/4,又有一些物体的 1/4,引导学生将课本提供的和自己想到的例子加以概括分数的意义引入分数单位时,让学生说说整数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做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数与除法例 1 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例 2 是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例 3 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这类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例 1 的教学可以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用除法计算,应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 1 个大蛋糕平均分成 3 份,用除法计算;而把 “1”平均分成 3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 来表示所以 1÷3=1/3 例 2 的教学,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思路是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人,求每人分得多少块,用除法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 3÷4等于多少可以让学生拿 3 个圆实际分分看,通过操作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学生描述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作分子?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写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区别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这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因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除法的商,它本身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4)教学例 3 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个分数,其中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 7/10就相当于 7÷10,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真分数和假分数例 1 和例 2 结构相同,一个是真分数,一个是假分数都是分别给出一组表示分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为什么?在这基础上,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学例 1 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的第一组图形,写出或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然后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回答提问: “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 并说明理由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真分数的概念及其特征(都小于 1)教师可以指出,我们过去接触的一些分数,大都是真分数 2)教学例 2 时,同样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第第二组图形,启发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比如左图可以这样提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那么根据分数的意义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使学生明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4 份,分母是 4,表示这样的 4 份,分子也是 4,写成 4/4。
中图和右图可以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教学,只是这里有必要强调每个圆都表示“1” 然后告诉学生,像4/4、 7/4、11/5 这样的数也是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再比较这些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想一想: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2例 3 与例 4例 3 借助插图,以 “吃了一个半”为例,提出问题“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然后通过图示,说 1+1/2,写作 ,并介绍它的读法,从而引入带分数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讨论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教学例 3 时,可以先出示插图或让学生看课本理解题意,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出示意图,再思考学生容易想到“一个半”是 1+1/2 的和,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1+1/2 的和可以写成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指出: “像 , ,…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然后认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并教学带分数的读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带分数的认识,可以再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读,并指出这些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还可以让学生将带分数与 1 比较大小,得出带分数都大于 1。
例 4 进行教学时,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写出假分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假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然后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怎么化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组织小组讨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假分数的分子是不是分母的倍数得出假分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如前两个;另一种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如第三个然后思考怎样化学生很容易看图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 4/4=1,8/4=2;也会有学生想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这些结果教师不妨以 8/4=2 为例,启发学生理解两种思考方法的一致性:因为 4 个 1/4 是 1,而 8÷4=2,所以 8 个1/4 是 2,也就是 8/4= 8÷4=2掌握了这一方法,就不再需要图示,即使分子比较大时,也能通过除法计算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类似地,对于 7/3,属于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情况同样既要使学生明确算法,又要使学生理解算理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 7÷3,商 2 表示 7 份中的 6 份化成整数 2,还余 1 表示还有 1份,是 1/3,所以结果是 也就是 7/3 是 7 个 1/3,其中 6 个 1/3 可以化成整数 2,还有 1 个 1/3,合起来是 。
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接下去,可以让学生仿照例题的算法,把 6/5 化成带分数,可以让他们写在课本上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及两种情况: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①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②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通过小结,在明确算法的同时,又能使学生了解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以避免将带分数的概念与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并列起来1. 例 1编写意图例 1 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给出将 3 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的要求,并提示了折纸等分的方法然后依次提出了五个问题:①你发现了什么?②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③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④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这些问题,构成了例 1 较完整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1)教学例 1 前,可以先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这一知识,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
2)教学例 1 时,可以让学生拿 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 2、4 、8 份,涂上颜色,表示 1/2、 2/4、4/8再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容易看出,两等分中的一份,与四等分中的两份,与八等分中的四份,一样大实际上都是把纸片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