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全解 语文版.doc
140页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白杨礼赞(茅盾) 2、囚绿记(陆蠡)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 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口语交际——青春畅谈 写作——倾叶心声 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6、一厘米(毕淑敏) 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 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 口语交际——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 写作——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第三单元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 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 写作——一一事一议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 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 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16、给巴特勒的信(雨果) 口语交际——谈困惑,解烦恼 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老舍)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 口语交际——漫谈电视剧写作——戏剧片段 综合性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21、*愚公移山《列子》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3、捕蛇者说(柳宗元) 24、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泊秦淮(杜牧) 无题(李商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口语交际——从“愚公移山”谈起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27、*订鬼(王充) 28、*马说(韩愈) 29、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约客(赵师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附录一:修辞知识 附录二:应用文示例 1.白杨礼赞【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主宰z i:支配坦荡如砥d :平坦得像磨刀石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旁逸y 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晕y n圈:模模糊糊的圈参c n天:耸入高空伟岸:魁伟,高直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秀颀q :美而高恹y n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还任教于上海大学等校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执行委员,1926年赴福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中宣部秘书,3月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北伐时期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后又兼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
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在政务繁忙之际,他对文学创作仍念念不忘,曾写成反映新时代干部形象的小说《锻炼》等后又着手撰写一部以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黎明》,作为《子夜》的续集,但未发表他于1981年去世。
发表有《动摇》、《追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说和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3.背景链接《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是茅盾先生“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赴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散拢结合,线索分明,结构精巧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形、神三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二、文章脉络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2-4),描写黄土高原,交待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二层(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
第三层(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三、写作方法1、采用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了北方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及其斗争精神2、词语运用:准确凝练,变化多姿如写高原之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之平,用“坦荡如砥”,写高原之色,用“黄绿错综”等3、中心表达:文章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赞颂了北方军民的斗争精神4、修辞手法:采用了排比、反问、对比等如课文第7段采用一组排比反问句,层层深入的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以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突出作者的感情5、写作借鉴:托白杨树之物言作者赞人之情,这是我们在学习写作时要借鉴的四、问题探究1、关于象征手法⑴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但又不直接说,而是采用这种含蓄的形式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所描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的,是作者借某一事物所作的联想和寄托⑵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这与拟人和比喻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首先要认清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即写作方法,就是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所说的象征义;而拟人与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
通过所描写、刻画的事物,来表现一定阶段的本质或某种意义;而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虽然也是把物人格化,但所表现的还是拟人化的事物本身例如:“山也笑来水也笑”,只反映人物欢悦的心情,并不反映人的性格和品德、精神和思想、形象和气魄;并不寄寓别的更深的意义,也没有描绘山的形象,这山中也不寄寓另一个形象象征与比喻中的借喻,也有相同点,那就是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却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对托义的物必须作细致的描写和刻画,理解时应加以细心地分析比喻就无须做描绘和刻画⑶象征这个表现方法,是文学家们在斗争中创造的它的基本作用有二: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白杨礼赞》属于后者这方法帮助《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我们今天运用象征的写法一般说是属于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收到更好的文学教育效果2、句段理解: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也非常严谨,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⑵第5段: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皮等方面具体描述白杨树之形,有力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品质,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义蓄势⑶第7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者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指出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突出白杨树的独特个性,接着用排比反问的句式像剥笋一样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⑷“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练习解答】一、1.“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为了逐层深入地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美、形美、神美三个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写到了它的形美: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再从外形写到气质:力求上进、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最后在抒情和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每次写完它的一个方面,作者都要点到它的“不平凡”,这样一唱三叹,逐层深人地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2、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类似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普通”,但从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这样统一于白杨树身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铺垫白杨树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农民相似”这样由树到人,水到渠成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作者先写了白杨树的形美: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泽它有着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精神,显然这是人格化的描写然后写它内在的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而又坚强挺拔这样我们便非常明确地看出:写白杨树的意义远不只是写“树”了而是通过写白杨树赞美北方农民和我们的民族精神,因而他们在“神”方面是相似的二、1.“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