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C提高产业化住宅地工程叠合板楼板施工高质量.docx
19页提高产业化住宅工程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一、课题简介 1二、QOb组简介 1三、选题理由 4四、现状调查 4五、目标设定和可行r生论证 5六、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 7七、制订对策 6八、对策实施 7九、效果检查 8十、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9十一、巩固措施 10十二、总结与今后打算 10一、 课题简介回龙观028地块,位丁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原回龙观村,3#住宅楼建筑面积为20390肘,为保 障性住房项目,并被列为产业化住宅试点工程,本工程地下 2层,地上28层,剪力墙结构;地上部分13〜27层顶板为叠合板楼板,楼梯为预制楼梯住宅产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通过生产工厂化、施 工装配化、部品通用化、管理信息化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既有利 丁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乂可加快建设速度在保障房建设中发展住宅产业化,不仅有利丁提高保障 房质量和性能,普惠丁民,还有利丁形成日趋完善的住宅建设结构体系,推动住宅产业健康持续发 展,是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预制构件安装是产业化施工技术的一部分,其最大特点为通过预制构件的安装,减少现场材料使 用、减少诸如装修前顶棚找平施工工序等工序,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工程预制板使用部位为:地上13〜27层部分顶板,一层38块;叠合板厚度为120mm其中预 制板厚60mm现浇层厚60mmQCJ、组简介1、QC小组简介小组名称北京公司小组类型现场型小组成立时间2008年3月小组注册编号ZHS-11-01课题登记时间2011年3月课题登记号ZHS-QC-2011-01小组人数8人TQCS 育人均68小时平■均年龄33岁活动时间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活动次数19次出勤率100%2、QC小组成员简介将产业化住宅用丁保障性住房,可以通过标准化施工实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是保 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我们通过活动,可以较好地改进施工方法,掌握产业化住宅施工技术2、 本工程是我公司首次承接产业化住宅工程,在新型叠合板安装施工方面没有经验3、 我们对叠合板施工的第一层,即13层(样板层)施工质量进行了调查,质量情况见表3-1表3-1样板层叠合板楼板施工实测实量统计表位置累计点数不合格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13层6087153788.32%三、现状调查1、课题选定之后,小组成员对028-3#住宅楼13层叠合板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分 析,发现不合格点为71点,问题出现的频率为11.68%,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问题进行了统计,结 果见表4-1。
表4-1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统计表)丁与项目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1顶板板底平■整度超差393954.954.92曾合板板缝处漏浆226131.1863曾合板楼板板底标局超差4655.691.64楼板板厚偏差2672.894.45现浇层楼板平整度超差2692.897.26其他2712.81007合计N=712、根据以上的数据,我QC小组绘制出排列图,并找出影响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见 图 4-1通过调查、统计和排列图分析,我们找出影响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为:A、 顶板板底平■整度超差8 叠合板板缝处漏浆四、 目标设定和可行性论证1、目标设定根据现场调查的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统计表和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小组发现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为 11.68%,其中顶板板底平■整度超差及叠合板板缝处漏浆占到了问题出现频率的 86%因此计算出,如果能将这两个问题解决 80%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将下降到 3.64%计算公式:11.68%X (1-86%X 80% =3.64%因此小组目标设定为:叠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由 11.68%降低到3.64%。
见图5-12、可行性分析:经过我们客观分析,本小组一致认为: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五、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1、原因分析Q」、组丁 2011年5月24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了原因分析会,邀请了集团公司的专家参 力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等方式分析原因,将影响叠 合板楼板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 绘制出原因分析关联图超差和叠合板板缝处漏浆的末端因素为以下12项:(1) 技术交底不详细(2) 缺少教育培训(3) 岗位职责不明确(4) 木模板周转次数多(5) 顶板模板板面与预制板板底间未设置海绵条(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7) 未编制专项混凝土浇筑方案(8) 预制板吊装索具设计不合理(9) 预制板安装工艺流程不正确(10) 测量仪器未校正(11) 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策划不合理(12) 夜间施工照明不够2、要因确认我们小组通过分析,现场调查,对以上12个末端因素进行了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计划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负责人完成时间1技术交底不详 细查看技术交底记录查看记录符合规范规定及工程实 际,可操作性强2011 年5月25日2缺少教育培训是否全部经教育培 训,对工艺的了解 情况现场调查考核合格率100%2011 年5月25日3岗位职责不明 确查看岗位职责管理 制度查有制度施工现场岗位职责明确2011 年5月25日4木模板周转次 数多材料检查现场调查平整度、观感符合材料 标准要求2011 年5月25日5顶板模板板面与预制板板底间未设置海绵条模板安装是否设置 海绵条现场调查模板安装设置海绵条2011 年5月25日6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申请 单资料调查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2011 年5月25日7未编制专项混凝土浇筑万案施工方案方案调查有专项施工方案,能切实 指导施工2011 年5月25日8预制板吊装索 具设计不合理吊装工具现场调查符合各种构件吊装、安 装要求2011 年5月26日9预制板安装工艺流程不正确施工工艺流程现场调查施工工艺流程符合工艺标 准2011 年5月26日10测量仪器未校 正测量仪器现场调查送检校正合格2011 年5月25日11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策划不合理混凝土浇筑标高现场调查混凝土浇筑高度满足下 道工序施工要求2011 年5月26日12夜间施工照明 不够夜间是否施工,是 否有照明工具现场调查例间不施工或例间施工 照明满足施工需要2011 年5月25日根据计划表,我QC小组成员分头确认,然后召开要因确认会,对这12个末端因素进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1技术交底不详细交底调 查技术交底中没有针对预制板安装完成后的标局、平整 度进行验证的措施是2缺少教育培训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测量员、质量员及施工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记录,考核合格率为 100%否3岗位职责不明确制度调 查有相应的岗位职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否4木模板周转次数多现场调 查对现场模板进行检查,平整度、观感符合材料标准要 求否5顶板模板板面与预制 板板底间未设置海绵 条现场调 查现浇板缝处顶板模板与预制构件交接处未粘贴海绵 条,造成模板板面与预制板板底间出现缝 隙是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方案调 查配合比设计符合设计要求及〈〈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规程》否7未编制专项混凝土浇 巩方案方案调 查有专项施工方案,方案设计满足施工要求否8预制板吊装索具设计不合理现场调查目前吊装索具不能满足各种尺寸构件的吊装要求,预制板在起吊后不能处于水平状态, 为后续预制板安装不到位埋卜隐患是9预制板安装工艺流程/、止确现场调 查施工工艺流程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否10测量仪器未校正现场调查测量仪器检定合格证证齐全,满足监测要求否11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策划不合理现场调查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有超高现象, 不能满足预制板安装要求。
是12夜间施工照明不够现场调 查夜间施工照明满足施工需要否通过对以上12个末端因素的1现场验证和会议讨论分析,我QC小组最终确定4[个要因:1. 技术交底不详细2. 顶板模板板面与预制板板底间未设置海绵条3. 预制板吊装索具设计不合理4. 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策划不合理六、制订对策针对确定的要因,我QC小组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对策表序号主要原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完成时间负责人1技术交底 不详细完善技术交 底保证预制板板底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1. 完善技术交底,尤其是安装完预制 板后进行位置验证2. 明确进行预制板位置验证的方式 方法3. 对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 的交底16层2011 年5月31日2顶板模板 板面与预制 板板底间未 设置 海绵条优化方案设 计保证顶板 模板板面 与预制板 板底间紧 密无缝隙1. 优化模板方案,增加海绵条2. 明确顶板模板板面与预制板板 底 间海绵条位置,并画详细的节点图3. 根据优化的施工方案重新进行交 底,使得现场模板操作工做到交底全 覆盖,内容全明白,操作无问题4. 模板预检将此部位海绵条粘贴作 为重点检查项目,在施工中严 格要 求16层2011 年5月31日3预制板吊装索具设计不合理优化吊装万 案,重新设 计吊装机具预制板安装 过程中保证 板面水平,安 装位置准确1. 邀请预制板设计生产厂家共同进 行吊装钢扁担的设计。
2. 根据优化后的吊装方案,并明确 吊装方法,吊装施工工艺3. 进行技术交底,使得吊装操作工 人明白吊装施工工艺,保证操作无问 题16层2011 年5月31日4墙体混凝 土浇筑高度 策划不合理对混凝土浇 筑高度进行 重新策划保证混凝土 浇筑高度不 影响后续预 制板安装施 工1. 重新策划混凝土浇筑高度2. 明确软弱层剔凿后,预制板安装前 墙体混凝土高度3. 根据新策划的方案重新进行交底, 使得混凝土浇筑工人掌握混凝土浇筑 高度,掌握剔除软弱层 的局度,掌握 与后续预制板吊装的衔接工序16层2011 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