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己总结诗歌要点.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126015229
  • 上传时间:2020-03-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8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言绝句 咏史诗 折戟)▲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 。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 ,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论史抒怀作铺垫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事(火烧赤壁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反映出他生不逢时,才能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诗人以二乔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慨叹周瑜成名有好的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同时也反映了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的豪爽胸襟《过零丁洋》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 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似风中飘絮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似雨打浮萍,其作用是形象地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写出国家形势危急个人命运动荡,二者都历经艰辛危苦⑶颈联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⑷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诗中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比喻。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1、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主旨句:尾联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先激愤后激昂)2、诗中颔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4.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分三层: 1、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2、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3、写作者对以往历史做的概括与评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2) “山河表里潼关路”的作用?紧承前文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3)“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曾经的繁荣昌盛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感慨横生在回顾历史中,历代改朝换代战争的惨烈跃然纸上4)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5)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6)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更是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体现1、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①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 曲牌名 曲题)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观沧海 曹操 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