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教师教学用书.doc
28页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根底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沉着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根本构造、教材特点及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如下介绍一、教材的根本构造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局部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局部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表达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容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二、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教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严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本册开场,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提醒单元学习的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提醒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场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巧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使单元的各项学习活动能严密地联系在一起2.加强了单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冶情趣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容,同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识别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创造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创造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各局部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容,表达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容和方法的相互穿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开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严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局部,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表达了课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容,还表达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并按方案开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催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局部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历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
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从本册开场,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展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教材在局部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相关的知识点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主人公,还有的是与课文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四〕改良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改良课文的导学系统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容。
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②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容;③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2.改良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开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容的表达方式,采用了以鼓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表达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表达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教材在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表达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表达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局部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局部在此根底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表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表达兼顾根本要求4.严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开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4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时机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