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影传播跨文化接受的计量模型解码.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7107137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电影传播跨文化接受的计量模型解码 一、研究背景电影研究与群众传播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影这种叙事形式既是一种艺术,一种工业,同时也是一种群众传播渠道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不断形成、深化的新时代,跨文化传播也成为了电影行业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球电影市场中获得强大的影响力,是一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促进相互合作的重要方面最近,中国电影产业开展迅速2021年中国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到达了798部,总票房也到达了559.11亿元,其中城市的影院银幕到达了50776块,总的观影人次到达了16.2亿人次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在全球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排行中创下了最高记录,到达了200亿元電影业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推动作用下,也在向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断前进,如投资500亿元人民币的青岛东方影都等电影制作的软硬件设施【1】,都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但是,在如此迅速的开展过程中,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脚步受到了牵制,2021年至2021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国内票房的1/10,如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到达了440.69亿元的规模,但是海外票房销售规模仅为27.7亿元【2】这一海外票房的逆差说明了中国外乡电影在走向世界的接受度比拟低,具有较弱的传播影响力,而国内学者及相关从业者〔陈立强、饶曙光,2021〕认为【3】,中国电影比拟难于“走出去〞的原因在于不符合电影输出国的文化习惯、心理习惯、市场状况等,以及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缺乏配套的出售渠道以及产业链。

      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确实有影响,但是影响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仍然还是受众的接受度,是受众的信息处理模式即使是电影行业开展的领先者美国,原先拥有的渠道优势、技术优势等硬件优势,随着互联网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处于逐渐消失的过程中,海外票房也在逐年下降,如2021年,美国电影协会〔MotionPictureAssociationofAmerica〕表示,当年的票房增长量为0,这一结果让当时的美国电影市场备受打击,即使其在巴西和日本市场的增长,也无法弥补在其他国家市场的下跌:在德国市场下跌13%,英国下跌10%,墨西哥下跌15%【4】可见,在全球化时代,技术的霸权对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在传统工业社会中建立起来的传播秩序也会让位于更加灵活和多结点联合的网络结构,也就是说未来的互联网世界运行的逻辑是地方化的加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联结〔Castells,2021〕,微观结构、地方文化将会在全球性互动中具有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不是消解于全球化进程之中【5】群众传播学界的开展也在理论层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地方化现象作出了反响由于新媒体的开展以及互联网对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用,学者们作出理论假设【6】,认为互联网带来群众文化将会不可防止地消解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Medved,1992;Scruton,2000〕,然而社会学家卡斯特尔〔2021〕在其跨文化研究著作中发现了与群众化文化截然相反的开展途径:那就是地方文化一方面对自身进行强化,一方面积极参加互联网中寻求强化本地文化的资源【7】。

      在跨文化交流中,网络全球化的实质其实是“弱连接〞〔Granovetter,1973〕,网络全球化并没有消解地方文化的强连接的作用,相反,越连接,越能确认自身与源文化的联系:一项调查研究说明,国际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过程中,运用社交媒体大局部是与家人、家乡的朋友联系以获得社会支持,而并不运用社交媒体来加强自己与留学所在国群体和朋友的感情;他们运用社交媒体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仅仅只是局限于学习、生活信息的交换〔Hendrickson&Rosen,2021〕[8]在网络社会的开展逻辑里,微观的网络结构和结点的关系是构成大型社会机制〔如文化〕的根底,社会网络理论学者〔Wasserman&Faust,1996〕就认为结点的形式特征还不如它们的互动关系来得重要[9]放在文化语境当中来考量这句话,就是在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中,文化的五大组成局部:历史、宗教、价值观、社会组织、语言之中具有交流互动的局部更能够在网络社会起作用〔Samovar,Porter&McDaniel,2021〕[10]也就是说,在构成文化的物质根底与精神根底中,精神内容将会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一篇访谈中,霍夫斯塔德谈到了现在的新媒体语境和网络技术对他的文化维度理论的挑战,他说在网络时代,那些文化中的固定性要素〔地理位置、社区、建筑〕等作用更加小,作用越来越大的是价值观等更深层次性的文化要素,特别表达在跨文化企业之中,即使是最年轻的公司成员,其文化价值观也更接近上一代,而非其所在的国家文化以及企业文化〔Powell,2021〕[11]。

      由此可见,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对本文化的信息是趋向于网络强连接的处理方式的,而在接收异文化信息时,往往采用的是弱连接的处理方式其区别就在于强连接的接收方式倾向于寻找情感共鸣和支持,而弱连接的接收方式那么是理智的、以目的为导向的因此,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电影,如果要想能够获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就不能只是具备形式上的文化特征,而必须具备内容上的文化特征,才能够有助于他者文化作出符合该文化语境的解读,有效的文化传播才有可能达成关于电影受众接收电影信息的分析,有麦茨的精神分析学,巴尔特的符号学,以及行为科学的认知和信息处理理论,本研究从行为科学的认知和信息处理理论入手,寻求架起微观受众行为与宏观跨文化群众传播〔电影〕之间的桥梁,这也是网络思维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实践运用二、研究框架与理论假设纵观近5年的群众传播研究,国际论文的研究趋势在于行为科学的研究:个体行为研究、社会行为研究、富媒介研究、类互动研究以及使用于满足研究〔Tao,Ngai&Moon,2021〕[12],研究已从宏观社会机制转向到传播行为人的行为模式研究这一趋势说明了网络社会个体对信息接收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加强;国内的电影研究论文,在群众传播领域的727篇学术论文中,大局部都是从电影创作主体、电影文本内容的角度进行的符号学、艺术分析、心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很少从受众处理信息的角度进行跨文化电影传播的相关研究,其中质化研究占了绝大局部,几乎没有量化研究。

      因此,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缺,本研究从量化、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受众分析〔一〕研究框架在本研究中,参考的主要行为理论为深思概率理论〔ELT理论〕,该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贝蒂以及约翰卡西奥普〔1981〕共同开展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大致可以分为中心路线以及边缘路线采用中心路线思考时,有更多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包括在内,由此就需要更多的支撑证据来证明接收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否那么就被认为没有说服力;而采用边缘路线的信息处理模式,就会比拟容易相信信息的内容,不会去深究信息的真实性采用哪一种信息处理模式,取决于信息与接受者的关系比方电影,如果传递的内容是受众比拟熟悉的外乡文化,那么就容易采用边缘化信息处理模式,因为这些信息内容都是潜移默化的,真实性不用去证明;而电影内容如果那么受众采用的信息处理模式就很大程度上是中心路线,也就是说,会采用批判和理智的态度处理信息,一旦内容没有给足中心路线处理信息所需要的语境线索,那么受众对该电影的评价也会较低,接受度就会变低因此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框架来探讨中心路线和边缘路线处理信息对电影接受度的影响:设受众的观影模式为自变量,电影评价为因变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如果受众观看的国际电影〔异文化信息〕频率高于本地电影,那么他们的电影评价分数相应地就会变低。

      而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信息处理模式将会对这一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如果采用的是中心路线,那么对电影采取的态度就是批判性的态度,对电影的评价会降低,如果采用了边缘路线,那么受众很容易接受电影信息,电影评价就会随之增加对调节变量来说,受众的结构性特征也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判明静态结构特征是否也有调节作用〔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量化研究的方法数据收集的地点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与传播学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取样本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的多层回归方程来验证信息处理模式的调节作用,以及皮尔森系数来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收集方式采用的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构成有四个主要局部第一局部是受众的结构特征,由年龄、宗教、性别组成;第二局部是观影模式,分为外乡电影与国际电影两个维度,以5分量表来测量观影频率;第三局部是信息处理模式,分为中心处理模式和边缘处理模式两个维度,在这一局部列出了13个问题,这13个问题是根据EIS〔情绪剧烈程度量表〕来设定的〔Frijda,1988;Watson&Tellegen,1985〕[13],每个问题的分值按照5分量表来进行评定;第四局部是观影评价,在这一局部以14个问题来测量观影者对电影叙事内容的评定,总的评分越高,说明对电影信息的接受度越高,反之,总评分越低,就说明对电影信息的接受度低。

      〔三〕理论假设为了到达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分析受众信息处理模式在观看国际电影与外乡电影中的影响,有必要设置两个理论假设,以此为根底进行实证研究:理论假设1:受众信息处理模式对观看外乡电影以及国外电影的评价有调节作用这一假设的验证能够判明受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所进行的信息处理模式是否会对接收电影信息产生影响受众的信息处理模式代表着信息与受众的互动关系,而意义就是从互动中产生的〔Keating,1994〕[14]理论假设2:受众的年龄、性别、宗教等结构性特征对受众的电影评价无调节作用社会网络学者认为静态的文化社会特征远没有动态的互动关系来得重要〔Knoke&Yang,2021〕[15],为判明这一点,本研究需要证明结构性特征对受众接受电影信息的程度无调节性作用基于以上理论假设以及研究框架,进行了量化研究与数据分析,以下局部是量化研究的结果三、數据分析本研究的样本目标选择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与传播学院的教师拥有语言学和传播学专业领域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教师群体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影体验根据样本量随机选取公式:样本目标总数N为35,因此样本总数为随机抽取数目为31通过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可以从表1中看出,调查问卷的三个主要局部克隆巴赫值平均在0.901,说明用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高信度。

      录入数据后,检验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假设1:受众信息处理模式对观看外乡电影以及国外电影的评价有调节作用验证假设1,首先需要查看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调节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数据代入SPSS的局部回归方程式中得到以下结果:表2中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r2=0.414,sig.=0.010〕,观影模式确实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影评价在控制了信息处理变量之后,能够看到表3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仍然显著〔r2=0.396,sig.=0.030〕,但是会受到调节变量信息处理的影响,要辨明这个影响是否是调节作用,就需要运用多层回归方程式来验证要验证调节变量需要将各个变量数据中心化处理之后,在SPSS里运用多层回归模型来验证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其结果如下表:从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3中,自变量观影模式与调节变量信息处理模式的交互项方差变化显著值为0.002,小于显著临界值0.05,说明调节作用明显,假设1被验证假设2:受众的年龄、性别、宗教对受众的电影评价无调节作用首先验证年龄的调节作用,经过多层回归方程式,得到下表的结果: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对于受众影评的影响调节作用不明显:显著值超过了0.05的显著水平,回归系数数值很小〔Sig.=0.849,B=-0.193〕,因此,年龄变量不具有调节效应。

      其次,验证性别的调节作用,统计学结果如下:从表6中可看出,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