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最新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文18篇.docx
68页2023年最新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文18篇(材料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材料二) 方今仲秋风飞,平原彯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①,忧心辞矣②独念贤明蚤世③,英华殂落④仆⑤亦何人,以堪久长?一旦松柏被⑥地,坟垄刺天,何时复能衔杯酒者乎?忽忽⑦若狂,愿足下自爱也 (节选自江淹《报袁叔明书》⑧) [注释]:①渊视:远望②忧心辞矣:忧心忡忡地离去此信开头处有“高皋为别,执手未期”的句子③蚤世:过早去世蚤:同“早”④英华殂(cú)落:花木凋零⑤仆:古人对自己的谦称⑥被:覆盖⑦忽忽:迷离恍惚⑧江淹: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袁叔明是其好友,博学多才这部分节选内容是作者向友人倾诉自己既无狂士高行,又无社稷功业的苦闷之余,忽然荡开一笔,勾勒出一幅冲淡的秋景,将自己复杂微妙的情感融入其中 6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3)报袁叔明书 (4)愿足下自爱也 68.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何时复能衔杯酒者乎? 69.对于两则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B.(材料一)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先议论后抒情,最后描写自然美景结构巧妙,语言精奇,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C.(材料二)的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怀:人生虽不如意,仍希望长久;然而贤明早逝,草木易凋,自己又如何独能长久? D.(材料二)的作者感慨了生之欢乐短暂,死之悲哀永恒,宿命如此,无法自解,由此叮嘱友人“自爱”,可谓意味深长 70.两则材料都是写景,都用到了一些写景方法,请分别举例谈一谈 【答案】 67.(1)消散(2)水中潜游的鱼(3)回复,答复(4)您 6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什么时候能再举杯畅饮呢? 69.B 70.示例:【材料一】“青林翠竹”是静景,“猿鸟乱鸣”是动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材料二】从“水鸟立于孤洲”,“忧心辞矣”可以看出是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景分别阐述,意对即可)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文(2) 答谢中书书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文学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