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Mon****66
  • 文档编号:295247083
  • 上传时间:2022-05-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三、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 “暑期三下乡”“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海洋特色,同时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国旗队、军旅班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1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建立学院朋辈心理员、安全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0”“5.25”“9.20”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六个一”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院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

      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 “服务育人示范岗”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员,举办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育人优势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25.发挥学院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分工会、分团委、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