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鞍山市千山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含解析).pdf
167页2019年鞍山市千山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第l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 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千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对千帆船怎么能爬上来的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斋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限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展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的发现对世界却产生了当时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背景除材料提供的外,你认为还有哪些?(6分)(2)发现美洲的说法是站立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运用多种史观进行解读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影响9分)第2题:有人说,如果民国初期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请你依据有关史实略加辨驳4分)第3题:材料一: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
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干达一一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一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4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两幅英、美政治体制示意图: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材料三变法运动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深刻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是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是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也是消王朝内部“帝党”向“后党”夺权的斗争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指出与此相关的美国和英国两国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5题:以下对右图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CD”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A. CD B. CD C. D.危)第6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21年,英国在关千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中包含了关千防止污染的规定1847年,英国在关于自来水厂的供水法中对水的保护做出了规定1847年,英国通过了都市改善法1864年,美国制定煤烟法,1899年制定了河流和港口法和废物法,限制污染物的排放1876年,英国制定河流污染防治法19世纪的最后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多项森林保护的法案并于1891年通过了森林保护法,授权总统可以把林地划定为国家公园或水资源保护区1913年,英国国会通过煤烟防治法1955年,美国通过了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1956年,英国制定大气净化法1957年,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水利法1960年,英国国会通过噪声防治法。
1960年,美国国会通过多重利用持续产生法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自然保护区法1965年,联邦德国通过了空气净化措施法和建筑噪声控制法1967年,曰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4年,英国制定了污染控制法一陈泉生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曲格平中国与西方环境法的发展评述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环境立法产生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发展特点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16分)第7题:【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2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宜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7年朝廷成立修订法律馆,由沈家本、伍廷芳任修律大臣,并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帮助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西方法律文献被纷纷翻译过来,成为拟定新法律的重要蓝本并且清末修律大抵上按照西方法制的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到晚清政权垮台前,已经基本上移植了西方大陆法系的结构框架,形成了以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钦定大清商律以及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为骨干的系统的成文法体系。
摘编自朱勇清末新政:一场真正的法律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修律的影响第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也引起了反响罗斯福逝世时,中共主办的新华曰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请回答:(1)材料一中维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给罗斯福这么高的评价?(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历史因素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有何共同举措?(8分)第9题: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沿陪制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一一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后代的丞相之间的不同2)结合材料二,说明隋朝以后宰相制度发生的变化概括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宰相被废除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10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李悝平宋法认为)余(买入),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佳民毋伤而农益劝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余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栥者,比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余三而舍一,中孰则余二 ,下孰则来一,使氏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之故虽遇饥馈、水旱,余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一汉书一食货志材料二、平余法是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即主要通过吞吐物资,来调节供求,对粮食的价格进行适当控制这和西周 时由贾师以行政命令对价格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是不同的这种政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封建社会政治家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依据(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平余法”背景和特点(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笫1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材料二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千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若欧洲侦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匡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投中,最终英国决定退出欧盟整理自环球时报材料三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又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
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欧盟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右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一一“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