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政治体制-【知识清单】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一).docx
22页《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清单(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 陈海燕)本课程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本课程由 6 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也发生过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唯物史观认识夏商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时空观念认识三代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演变的奠基作用;理解各主要朝代的中央中枢权力机构与地方行政管理层级的变化史料实证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史料解读理解两汉至时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迁,理解其演变的规律和影响,科学解释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地方层级管理制度家国情怀理解秦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教学难点:秦朝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权集权政体的演变线索思维导图: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夏朝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世袭制王朝国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二)商朝内外服制: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三)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1.贵族等级分封体制内容: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评价: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宗法制内容: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4.等级分封政体的特征①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整体的基本特征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③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④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四) 原始民主遗存①商王和周天子的权力都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着制约作用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②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庶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 影响朝政③西周晚期,召公曾劝谏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思维拓展】1.分封制的历史影响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④后世朝代的变异:西汉(郡国并行制)、两晋(八王之乱)、明朝(王子镇九边)、清朝初期(三藩之乱)都曾实行过“分封”但上述中央集权时代的“分封”已是过时的制度,在大多数时候只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分封的“王”根本没有封民或臣民,他们只能享受依食税租之利,没有任何实权2.商朝内外服制度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相同:都有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商王与周王都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商王与外服之间、周王与诸侯国之间都是间接统治不同: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分封,对诸侯的控制比商朝对外服的管辖更有效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政治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二)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2.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内容:三公:丞相(百官之长)、太尉(掌管军事,秦时无实权)、御史大夫(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九卿: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
运作: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郡县制(地方政府)内容: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 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思维拓展】1.秦朝的政治体制变革①贵族等级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官员的产生由皇帝任命取代原来的贵族世袭,即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②皇帝制度的创立产生了高度集中的君主政治权力;郡县制在全国实行,形成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先秦时期分封诸侯制的松散同盟体制三、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一)中央行政体制1.西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中朝:又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西汉晚期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2.东汉:尚书台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3.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4.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
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5.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二府三司:宋朝设中书门下省掌握行政权,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枢密院掌管调兵权,此二者合称二府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权6.元朝:一省制也叫一省(中书省)一台(御史台)一院(宣政院)制,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7.明朝:内阁制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内侍顾问机构,无决策权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8.清朝: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特点:精、简、密、速地位: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二)地方行政体制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州道路行省布政使司省郡(国)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县县县县县州、县1. 汉朝:郡县两级制郡:太守、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曹理事。
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丞、尉及分曹属吏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王国与侯国:不断被削弱,武帝推恩令后不再威胁中央集权2.东汉:刺史为州牧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3.魏晋: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4. 隋朝:州、县二级制5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5.唐朝:州、县二级制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 道 ),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期后,设节度使(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6.宋朝:路、府、县三级制7.元朝:行省制内容: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形成省、路、 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8.明朝:三司和巡抚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布政使、按察便、都指挥使(原本行省权力由三司分割)明朝后期,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9.清朝:省、府、县三级制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级行政体制思维拓展】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原因演变趋势:①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②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③最高行政区划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④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⑤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原因: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②疆域的扩展;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唯物史观认识到西方政体产生、发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力量变化、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具体时代背景或意图解决的问题;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能够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加以辩证分析时空观念理解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及演变的脉络,认识古代、中古、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时代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和地区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理解制度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史料实证合理利用文献、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史料解读多角度解释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形成和变化的复杂原因家国情怀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局限性,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担当精神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古时期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和英国的议会君主制确立的过程;近代英、美、法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作用及确立的启示思维导图: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形成,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一) 雅典: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特征: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小国寡民、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关产生方式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监督官员(陶片放逐法)。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