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报道”怎么写反映材料怎么写.docx
1页反映报道”怎么写 反映材料怎么写有人会问:“反映报道”是不是就是“连续报道”?这里,回答是或回答不是,都不容易说明白我们可以这么表述:第一,“反映报道”的本义,应是在报道或披露某人某事某问题某现象之后,记者收集的社会各界对此的看法和意见第二,在连续报道的“家庭成员”中,反映报道占有重要的地位连续报道是指对某人某事某问题某现象的最初报道之后,记者采写的继续深化报道思想和扩大新闻事实(如事态进展、最终结果,等等)的报道,这中间就包括了反映报道第三,反映报道重在“反映”,即人们对此前报道的某人某事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和意见,而不是新闻事实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为反映报道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明确了什么是反映报道之后,我们就要来研究如何采写的问题了一些缺乏经验的记者,面对需要抓后续反映的报道任务,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找谁访谈,二是谈什么内容找谁访谈呢?不外是两种人,即当事人和局外人当事人就是此前的报道中涉及的人(包括报道中明确点出和暗示出的人)局外人就是此前报道并未涉及的相对超脱的人找当事人谈,是让读者了解“剧中角色”自己怎么看:找局外人谈,是要让读者客观评价“舞台”上的一切。
谈什么呢?这里有广泛的选择天地比如,不论对当事人还是局外人,一般的范围,是要让他们谈态度,谈认识,谈看法,谈见解,谈感受总之,是在推出一定的“思想产品”举例说,1998年5月2日经济日报二版报道《一份被驳回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说的是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驳回了武汉市政府的一份“再就业报告”的过程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5月6日,经济日报又在一版以《“再就业报告”被驳回之后》为题,做了一篇“反映报道”这篇报道,找的大都是局外人,有省人大的领导,有法律专家,有下岗职工,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此事的看法和认识这些反映归结到一点,就是支持市人大对市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再就业工作一般来说,反映报道常见于批评报道刊出之后无论从报道的深化角度,还是从读者的需求角度,在一篇较有棱角的批评报道推出后,听听“反映”,是必要的反映”既是对有关报道的“回应”,又是一个报道领域拓宽的信号所以,善于运用反映报道,会使批评报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反映报道也出现在表扬类报道刊出之后,一个先进的典型刊于报端,大家怎么看的,汇总汇总反映,可以形成学习先进的社会氛围反映报道的作用还不止如此,比如国家、部门、地区某一政策出台之后,需要报道报道反映:比如有关领导的一个重要政见发表之后,需要报道报道反映等等。
不同的内容,对报道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反映报道的写作艺术水平作者为经济日报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