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受力分析方法.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55168152
  • 上传时间:2023-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3.94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受力分析】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搞清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 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 •分析方法: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体法,即将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一个物体,也可以 是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然后依次分析环境中的物体对所选定 的研究对象施加的力分析的依据,一是力的性质和各种力的产生条件;二是物体的运动状 态即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分析下边是受力分析常用的一些辅助方法1)整体法:即选择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既可用于研究整体的受力,也 可作为分析某个物体受力情况的辅助方法如(例一)2) 假设法:即在某个力的有无或方向不容易判断时,可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看物体 的运动会受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如分析弹力可用假设拿开法,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 设光滑法等3)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4)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样会使问题形象直观在不涉及转动问题时,一般要将 力的作用点平移到物体的重心上来,示意图不但要表示力的方向,还要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图画的越准确,越便于分析解决问题.2.—般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2)依次分析重力、已知力(外界施加的拉力、推力等)场力; (3)利用隔离体法依次分析和研究与对象相接触的物体对它是否施加弹力或摩擦力。

      之所以这样安排分析顺序,主要考虑到“2"中的力是主动力,而弹力和摩擦力是被动力 注意事项:(1)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只分析实际 力,在分析具体问题列方程时,合力和分力作为一种等效替代的手段不能重复考虑2) 要把握好研究对象,不要将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 的力纳入,即只研究它的受力情况图1-15甲 图1-15乙图 1-17(3) 摒弃传力的概念如图1-15甲,我们只能说A由 于受到推力F而对墙产生弹力,而不能说推力F作用在墙 上;在1—15乙图中,由于C的存在使B对A的压力大 于B的重力,但C对A并没施加力4)然后要做一番检查,看每个力是否存在施力物体,受力 情况是否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矛盾例题精析】例1如图1-16所示,斜面体A静止在地面上,物块B静止在斜面上,A是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解析:B和A的受力情况分别如图1-17,由B可知,N和f 的合力和mBg构成平衡力;对A,N和f的合力应竖直向下, 大小等于mBg,所以A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思考拓宽:解法二,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因为整体在水平方向不 受其它力,所以它也不受地面的摩擦力.若A静止而B匀速下滑,A是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受)若A静止而B加速下滑,A是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受,方向向左)例2如图1-18,轻质三脚架固定在小车上,其倾斜的一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e,质量 为m的小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图 1-18A。

      小车静止时,F竖直向上B 小车向右加速时,F可能沿杆的方向C 小车向左加速时,F可能沿杆的方向D 小车向右加速时,F可能沿水平方向分析与解:小球受重力和杆对球的作用力F两个力的作用,当向右加速时,aF = \:m2a2 + m2g2若—=tg9,则F沿杆的方向,a越大,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但Fg不可能水平答案(AB)思考拓宽:线对物体的作用力一定沿线的方向,且只能是拉力;轻杆既可以对物体施加沿 杆的拉力又可以对物体施加沿杆的支持力,杆对物体的力还可以不沿杆如图所示,倾角为9的斜面A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B、C的质量分别为M、m,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o⑴当B、C共同匀速下滑;⑵当B、C共同加速下滑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解:⑴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jmg, B对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 mg,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B、C间无摩擦力,即匚=0.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A间的弹力%和摩擦力f2时,以BC整体为对 象较妊,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对B的弹力%和摩擦力f2,得到B受 4个力作用: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叫二mg,A对B的弹力N2=(M+m) gcos 9, A 对 B 的摩擦力 f2=(M+m)gsin 9⑵由于B、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A对B的 弹力%、摩擦力f2,并求出a ;再以C为对象求B、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是滑动摩擦力 N=(M+m) gcos 9, f = u N = U (M+m) gcos 9 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M+m) gsin 9_u (M+m) gcos 9 =(M+m) 可得a=g (sin 9-u cos 9)°B、C间的弹力摩擦力午则应以C为对象 求得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 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分解加速度a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cos 9, mg-N = masin 9,1 1 可得:f二mg (sin 9 — u cos 9) cos 9 叫二 mg(cos 9+u sin 9 )N1+ G1+Gcos 91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向也可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 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1. 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 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 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 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 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 有弹力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 接触面光滑审题】在a、b图中,若撤去细线,贝y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a图中若撤去接触 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 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 运动状态.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 动状态符合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 弹力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1—2【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 —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对球一定有支持力, 假设还受到斜面MO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对球没有弹 力。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再如例1的a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 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2. 弹力的方向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所以弹力 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 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 心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绳子的弹力方向为: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 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 的夹角例3:图1—4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b图中杆A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图中A球光滑0为圆心,0’为重心审题】图a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 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 图b中B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 上凸起,C处为点与平面接触,C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 的方向向上,所以B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处杆受的弹力 为垂直杆向上。

      图c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 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M、N两接触处对A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 作用线均过圆心0,而不过球的重心0’ .【解析】如图1—5所示【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1—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 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 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3. 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中物体A静止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中物体A静止图1—8【审题】图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A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 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d中物体A静止,由 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

      解析】图a、图b、图c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有静摩擦力产生.【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应依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 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用下列方法判断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若 能发生,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若不能发 生,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 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B. 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C. 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D. 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图1—9【审题】本题可用“假设法”分析•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静止, 皮带与轮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假设甲轮是光滑的,则甲轮转动时皮带不动轮上P点相 对于皮带向前运动,可知轮上P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轮子上的P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即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再假设乙轮是光滑的,则当皮带转动时,乙轮 将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