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荞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doc
3页荞麦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荞麦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荞麦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458 荞麦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404.3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94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施用原则NY/T 5292 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 产地环境3.1 环境条件降水量350mm以上,无霜期120d以上,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3.2 土壤条件宜选梯田、塬地、沟台地、15度以下缓坡地,以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的砂土壤为宜,不宜在较黏重的土壤和重盐碱地种植,中等以上肥力,前茬以豆类、谷类为宜,忌重茬生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4 生产技术4.1种子准备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粒大整齐、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3的有关规定 种子精选播前精选,剔除杂质、秕粒 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d4.2 整地施肥 整地耕深一般以15~20cm为宜深耕后及时进行耙耱,疏松表土 施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使用量为1000~1500kg/亩,配合施入磷酸二铵10kg/亩,尿素7kg/亩,随翻耕施入肥料使用应按NY/T 496执行4.3 播种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适期播种陕北适宜播种期在6月中下旬~7月初 播种量甜荞播种量为3.5kg/亩,苦荞播种量为2.5kg/亩 播种方法耧播或机械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砂质土和旱地可适当深一些播后及时镇压 种植密度甜荞密度为5万株/亩,苦荞密度为4~5万株/亩4.4 田间管理 查苗补种出苗前遇降雨及时破除板结,保证出苗;缺苗断垄比较严重的地块,采用催芽补种 中耕除草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结合间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1-2分枝期进行,第三次在荞麦始花前进行,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辅助授粉甜荞盛花期每隔2~3d,于上午9~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也可田间放蜂3~5箱/亩,代替人工辅助授粉4.5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荞麦立枯病、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是钩刺蛾。
物理防治采用深耕轮作,清除田间病残植株,灯光诱杀等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的规定4.6 收获 收获时间全株2/3籽粒成熟即籽粒变为褐色、灰色,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收获收获应选阴天或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 晾晒脱粒收割后及时晾晒,脱粒后进行清选收获及晾晒脱粒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运输运输工具要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贮藏应在避光、低温、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的仓库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