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医基础考试大纲.doc
240页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兽医基础》科目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范围包括三部分: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每部分75分考生任选其中两部分作答如三部分全部作答,取分数较少的两部分计分目 录第1部分兽医药理学1 总论 11.1 绪言 11.2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1.3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31.4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52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62.1 传出神经药物 62.2 传入神经药物 113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133.1 全身麻醉药 133.2 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143.3 镇痛药 153.4 中枢兴奋药 164 自体活性物质药理 174.1 组胺及抗组胺药 184.2 前列腺素 194.3 解热镇痛抗炎药 195 内脏系统药理 215.1 血液循环系统药 215.2 利尿药 225.3 消化系统药 235.4 呼吸系统药 255.5 生殖激素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76 水盐代谢调节药和营养药 306.1 水和电介质调节药 306.2 钙和磷 316.3 微量元素 326.4 维生素 347 化学治疗药物药理 377.1 合成抗菌药 397.2 抗生素 457.3 消毒防腐药 547.4 抗寄生虫药 588 特效解毒药 678.1 有机磷中毒解毒剂——胆碱酯酶复活剂 678.2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金属络合剂 688.3 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 688.4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698.5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 69第2部分兽医病理学1概述 731.1兽医病理学简介 731.2疾病的概念和特点 731.3病因学 741.4发病学 761.5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76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72.1充血 772.2出血 792.3血栓形成 802.4栓塞 812.5梗死 823应激反应 833.1概述 833.2应激的基本表现 843.3应激反应时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853.4应激反应在兽医学中的意义 864酸碱平衡紊乱 864.1概述 864.2酸中毒 874.3碱中毒 894.4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905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915.1脱水 915.2水肿 935.3钾代谢障碍 956缺氧 956.1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966.2各型缺氧的血气变化 966.3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977组织与细胞损伤 987.1变性 987.2 病理性物质沉着 1007.3坏死 1028 适应与修复 1048.1 组织和器官的适应 1048.2再生 1068.3肉芽组织与创伤愈合 1069 炎症 1089.1概述 1089.2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089.3全身反应 1109.4炎症介质 1109.5 炎症的类型与结局 1119.6败血症 11210 发热 11310.1概述 11310.2发热的原因与机理 11310.3发热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11510.4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116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711.1概述 11711.2 DIC分期和后果 11812 休克 11912.1分类 11912.2分期及微循环的改变 11913肿瘤 12113.1概念 12113.2形态结构与代谢特征 12113.3肿瘤组织的代谢特点 12213.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2213.5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2213.6动物常见肿瘤 12314 系统病理学 12814.1血液与造血系统病理 12814.2心脏血管系统病理 13114.3呼吸系统病理 13214.4消化系统病理 13414.5泌尿系统病理 13514.6神经系统病理 13615 尸体剖检技术 13915.1尸体剖检概述 13915.2尸体剖检技术 140第三部分兽医临床诊断学1 绪言 1451.1 兽医临床诊断学概论 1451.2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462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1482.1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1482.2 临床检查的程序和方案 1543 整体及一般检查 1563.1 整体状态的观察 1563.2 表被状态的检查 1593.3 眼结合膜的检查 1613.4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1633.5 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1644 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 1674.1 呼吸运动的检查 1684.2 上呼吸道的检查 1714.3 胸廓的视诊与触诊 1754.4 胸、肺的叩诊 1754.5 胸、肺的听诊 1775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1815.1 心脏的临床检查 1815.2 脉管的检查 1886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1896.1 饮食状态的观察 1896.2 口、咽与食管及嗉囊的检查 1926.3 腹部及胃肠的检查 1947 泌尿系统的检查 1977 . 1 排尿动作检查 1987.2 尿液的感官检查 1998 神经系统检查 2008.1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2018.2 感觉机能检查 2028.3 反射机能的检查 2049 建立诊断 2069.1 症状、诊断及预后的概念和分类 2069.2 建立诊断的步骤 2081第1部分兽医药理学1 总论1.1 绪言1.1.1 药物与毒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各种化学物质。
应用于动物的统称为兽药,包括应用于畜禽、鱼、蜂、蚕的药物,能促进动物生产、提高生产性能的各种物质毒物是指能对动物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质,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或用法不当,对动物也能产生毒害作用,所以在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1.1.2 制剂与剂型药物原料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等,为了使用的安全、有效和便于保存、运输,原料药在使用前要加工制成一定包装或规格的药品,称为制剂;经加工后的制剂有各种形式,即称为剂型,临床常用的剂型一般分为3类:①液体剂型,如溶液剂、酊剂、注射剂等;②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浸膏剂等;③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等1.1.3 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另一方面,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物动力学(pharmacookinetics)学习兽医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1.2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2.1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会发生各种变化,凡能使机体生理和生化反应加强的称为兴奋,主要引起兴奋的药物称为兴奋药;而使机能活动减弱的称为抑制,主要引起抑制的药物称为抑制药1.2.2 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有的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松节油涂搽皮肤,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末梢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有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发挥作用,称为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如吸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药物吸收后直接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如强心苷洋地黄被吸收后,对心脏产生直接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而强心作用的结果,间接增加肾的血流量,表现利尿作用,使心脏性水肿得以减轻或消除,这种作用称为间接作用,又称为继发作用1.2.3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表现强弱有明显不同的药物效应如治疗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高度的选择性,使心脏收缩加强,而对其他器官基本没有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能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少或没有不良反应;反之,选择性低,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
1.2.4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对动物疾病产生好的治疗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也会产生与治疗无关的作用,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想法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又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前者针对病因,如化疗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感染后者针对症状改善,如解热药可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但不能解除发热的原因不良反应一般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药物副作用是指用治疗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是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毒性反应比副作用对机体危害性大不良反应还可因某些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引起,也称继发性反应如成年草食动物胃肠道有许多微生物寄生,菌群之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菌群间相对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而不敏感的微生物如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大量繁殖,造成中毒性胃肠炎和全身感染这种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知的,在用药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不良反应有时还表现为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或特异质反应这是一种与药物剂量无关的反应1.2.5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药效学的主要内容,目的在阐明药物在动物体或病原体内作用的部位及产生药物效应的生理生化原理。
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及特异性药物非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解离度、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有关例如许多全身麻醉药的脂溶性很高,对神经细胞膜有高度亲和力,抑制膜功能从而产生抑制中枢作用;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丙醇的解毒作用是与汞、砷等络合成环状络合物,解除后者毒性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则与其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具有相同的有效基团的药物,一般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对酶活性影响而产生作用,如解磷定能使体内胆碱酯酶复活而解除有机磷酸酯毒性;有影响体内活性物质而产生作用,如抗炎镇痛药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影响递质的释放,如麻黄碱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有影响离子通道而产生作用,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特异性药物大多数都经过受体机制而产生特定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称为受体学说受体(receptor)是指能与药物结合产生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位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目前已知的受体至少有30种以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膜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另一类是胞浆受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对受体具有识别能力并能与之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
包括各种药物和内源性的神经递质、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等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一般通过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键,所以是可逆的,少数通过共价键结合,是不可逆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必须具有亲和力,但还需要有内在活性,才能产生药理效应;故把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药理效应的药物称为激动剂(agonist),例如毛果芸香碱是M-受体的激动剂;把能与受体结合但不产生药理效应的药物则称为拮抗剂(antagonist),例如阿托品是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