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16页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年级联考(二)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厘清“立德树人”基本内涵,不仅是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更是关系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问题。
理解立德树人的“德”,要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树人任务,首先必须“立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政治灵魂要培育青少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教育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建功立业,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切入点要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王树荫《厘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德”的含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劳”中的“德” 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青少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C.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 D.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出论题后,从对象、目标、内涵、做法等方面对立德树人进行补充和说明 B.文章两次引用我国最高领导人的经典论述阐明分论点,使论证更有时代感和权威性 C.文章多次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道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被人接受 D.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论证思路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德树人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
B.立德树人的“德”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属于上层建筑 C.个人的理想追求如果不能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价值 D.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 【1~3题答案】 【答案】1.B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错误范围失当原文第一段说,“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该项删去了“大都是”“主要是”,扩大了范围 C.“教育工作者需要对……”错误张冠李戴,“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是引导学生实施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D.“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错误混淆概念,原文第四段引用最高领导人的话,“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做好小事”“管好小节”是措施之一,“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目标,不能混为一谈。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分析不当,应为围绕“立德”这一根本展开论述原文第一段末说“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D.“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推断不合文意本项是一个变式句,改为常式句即为“在新时代,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我国最高领导人把每个青少年比作“一块玉”,意在阐明每个人都有成为“器”的机会,并不是只要时常“雕琢”就一定成“器”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表明,必须彻底据弃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做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绿色延伸扩展,一座座村庄面貌一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彻底整改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岸线进行复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绣带”美丽蝶变 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人民日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可以用在食品加工业中,例如,过滤、拦截豆制品加工后液体中的大豆蛋白微滤膜的孔径大多在0.1微米以上,多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体的浊度,还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一般在河道的净化中多有使用纳滤膜顾名思义,膜内的过滤孔径可以达到0.002微米,除了可以过滤水中的腐殖酸、农药化肥残留等大分子物质,还能过滤钙镁离子,软化水体,但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矿物质 目前,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膜技术大显身手。
(摘编自《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环球网2021年4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对于地球要讲投入、讲保护、讲修复,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B.人类对于地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着力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山林水等综合修复,使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锈带”美丽蝶变 C.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成就显著,同时,出现了大量先进单位,如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新疆柯柯牙等 D.就孔径而言,微滤膜大多在0.1微米以上,可用于食品加工业;超滤膜一般在0.1微米以下,可用于河道净化;纳滤膜可达到0.002微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正面临着平均气温上升、物种灭绝、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新疫情蔓延等严峻挑战,呵护好地球家园已成了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B.我国人民在沙漠治理系统工程中,已经取得了“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决定性胜利,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卓著,长江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
C.徐南平院士带领南京工业大学40多位研发人员开始攻克世界性难题,可以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