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省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323819744
  • 上传时间:2022-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2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林省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立影审题人:王楚佳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

      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1~3题答案】 【答案】1.B2.D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错误,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两者程度上不一样,排除的意思是绝对没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D.“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错,一至三自然段阐述的不是“大学的历史意义”,而是“大学的功能”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错,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 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D.“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把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极易导致疾病传染,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山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专家曹思毅说,在我国,许多人由于过分饮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肥胖、营养缺乏等问题,从而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分餐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均衡 (摘编自马黎《“分餐制”,不能再说“不”》《山西日报》2020年2月14日) 材料二: 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从5代10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

      这种饮食方式在往上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民族文化时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仅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2月29日,《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材料三: 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饮食,而很多人没概念,想分餐或使用公筷反而“另类”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4成网友赞成分散制推广,而3成网友则表示反对,很多人没有建立起使用公筷的习惯,有的饭店会在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但大多数客人都没有将两双筷子交替着用,有时吃着吃着就忘了,对餐饮企业来说,推广公筷的成本不会很高,且无须破坏菜品外形,但之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有采用“公筷制”,主要因为经营者觉得“反正不会用”“放了也是白放”,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制约分餐制的重要原因,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合餐,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有见外之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推广公开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大,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分餐制会提升餐厅成本,一些特色菜品不宜分装,多为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厨师或服务员分餐的方式,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且一些需要雕花、摆盘特殊技艺的菜品需确保上菜时的完整性。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疫情之前,不少地方都出台过关于推进分餐制的指导政策,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规定和抗疫,最后不了了之 (摘编自信网传媒2020年3月25日,《疫情成推广分餐制契机“舌尖上的文明”需各方同筑》) 4.下列关于“分餐制”和“合餐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合餐制”极易导致疾病传染,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聚餐中只要有人感染疾病,就会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 B.“合餐制”后来成为中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主要是由于漫长历史中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 C.“分餐制”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平衡 D.“分餐制”并非是专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是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热闹,认为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见外” B.“席地而坐,分餐而食”的分餐制是过去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

      C.顾客“吃着吃着就忘了”使用公筷公勺,主要原因是餐饮业没有宣传引导,因此推行公筷制,餐饮业更重要 D.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农村地区推广公筷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大 6.当前分餐制、公筷制难以得到有效推广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4~6题答案】 【答案】4.A5.C 6.①个体层面:民众认知不准确,分餐意识不充分,分餐习惯没养成②餐饮企业层面:餐厅成本、菜品样式等方面的考虑,阻碍了分餐制和公筷制③政府层面:政策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④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根深蒂固的影响,国人更喜欢热闹的合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只要有人感染疾病,就会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说法绝对原文是“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2022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总结汇报【10篇】.docx 2022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五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入党思想汇报(优秀10篇).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2022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苏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陈情表》挖空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1年12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10篇.docx 党员发展对象思想汇报范文(优秀5篇).docx 2022年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总结汇报10篇_1.docx 4月份入党思想总结汇报通用版10篇.docx 贵州省遵义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2月第一次联考试卷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教师党员思想汇报(3篇).docx 2022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总结汇报通用版.docx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统编版高二.docx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语用语段综合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总结汇报模板10篇.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