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资知识点.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51760458
  • 上传时间:2023-10-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2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的概念(一) “教育”的由来(单选,次重点)1、 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 教育的概念1、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家庭 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2、 狭义:就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 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 教育的属性(一) 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重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二) 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次重点)1 、永恒性:教育永远存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 阶级性: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3、 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三、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单选,次重点)(一) 教育者-主导(二) 受教育者-主体(三)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工具、手段四、 教育的起源(单选,次重点)(一) 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神创造的(不考)(二) 生物起源说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观点: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息)(三) 心理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心理仿梦露)(四) 劳动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五、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单选、次重点)(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 教育没有阶级性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1、奴隶社会(单选)⑴中国① 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序、校)② 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二的官.学体系.国学和乡学之分六艺教育: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③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2)欧洲(单选)① 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② 雅典: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2、 封建社会(1)中国(单选)① 西汉:文教政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 宋代: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作为封建社会中国的教育内容 ⑵欧洲(单选)① 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羌僧侣 教育内容:三科四学…(七艺)…② 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3、 古代教育的特点(单选)(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⑵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简答)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⑵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单选)⑶教育的世俗化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1、 教育的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单选)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非重点)(一) 我国古代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二) 我国近现代1、近代小学的开端: 1878 年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最早公立小学: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2上已考简答,简答备考)(一)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口诀:意面特饥渴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单选)一、萌芽阶段(一)中国1、孔子1. 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作品:《论语》2. 教育思想⑴教育作用: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庶、富、教(立国治民三要素)② 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⑵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类别)(释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引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文-文化知识,行忠信-道德要求 ⑸教育原则:① 因材施教:孔子最早运用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②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的启发式教学(释义:不到他努力 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 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③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教师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1. 地位: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 教育思想:(1) 教育的作用:① 教育与社会发展: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② 教育与人的发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 教育制度(非重点): 学制;年级制度(小成;大成)(3) 教学原则:① 教学相长: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② 豫时孙摩: 豫: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 时: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性原则 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 摩:相观而善之谓摩--集体教育原则③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④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三弗)⑤ 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教师观:师道尊严(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二)西方(单选、重点)1、苏格拉底(1) 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2) 提出问题:美德是否可教2、柏拉图(1)代表作品:《理想国》(2)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单选)(1)地位:“百科全书式教育家”(2)著作:《政治学》(3)主要观点① 教育目的:和谐发展②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4、昆体良(单选)(1)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2) 著作地位:古代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单选、简答)1、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 口诀:段容摸狗肚二、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单选)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 人力资本理论(单选)1、提出者:(美)舒尔茨2、核心观点:人力资本大于物力资本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单选、简答)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口诀:零售木头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政治功能(单选、简答、次重点)1、 教育可以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2、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可以形成舆论作用3、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口诀:人才+舆论=民主第三节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5上已考简答,单选)1、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3、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二、教育的文化功能:(单选,简答)1、 教育的文化保存/传承/传递功能2、 教育的文化整理/选择/提升功能3、 教育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功能4、 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口诀:包拯传新人 三、学校文化 (单选)(一)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二)类型1、 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2、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3、 学校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第四节教育与社会人口(非重点)一、教育的人口功能(单选,简答,次重点)1、 控制人口的数量;2、 提高人口的质量;3、 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口诀:数质节流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单选)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二、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单选,次重点)1、 教育目的-国家2、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3、 课程目标-学科4、 教学目标-教师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单选,次重点)1、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2、 教育方针还包括教育目的的性质3、 教育方针还包括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单选,次要) 教育目的:国家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个别)两者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例子: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政策五、 教育目的的功能/意义/价值(单选,次要)1、导向作用-出发点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归宿六、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2下已考简单,简答备考)1、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2、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3、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价值观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单选)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单选,次重点)1、 宗教本位论(非重点)观点:培养虔诚的教士2、 社会本位论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赫钦斯、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子:培养忠君爱国的贤人和君子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赫钦斯:为社会培养智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 凯兴斯泰纳:造就合格公民孔德、涂尔干:社会学家记忆口诀:掰开两孔会干喝3、 个人本位论观点:从个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帕克、马斯洛、罗杰斯、 卢梭:自然人 裴斯泰洛齐:使儿童一切天赋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记忆口诀:卢梭怕三洛4、教育无目的论 观点:教育目的存在于教育过程5、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观点:辩证看待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课程一、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课程词源: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现代意义“课程”一词最早出现 博比特:《课程》 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单选、重点):(一) 理想的课程: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来应该开设的课程(二) 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列入课程表的课程(三) 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悟的课程(四) 运作的课程:教师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五) 经验的课程:学牛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 二、程的类型(单选、一级重点)(一)按课程内容的属性分类1、学科课程: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1) 强调学生学习间接经验2) 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知识体系安排课程3)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2、活动课程: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1) 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