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的家乡 (1).pptx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21583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967.9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的家乡,--铜仁,,,,中文名称 铜仁市 外文名称Tongren City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下辖地区 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政府驻地 碧江区 区号 0856邮政区码 5543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北部面    积 18003平方公里 人    口 427.2万(截止2013年1月1日)方    言 黔东北方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 梵净山、石阡温泉、大明边城、苗王城、九龙洞、周逸群故居等,机    场 铜仁凤凰机场火车站 铜仁站 车牌代码 贵D 市花、市树 紫薇花、桂花树 特    产 梵净山翠峰茶、铜仁珍珠花生等高等院校 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文化名片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 GDP 535.22亿(截至2013年)人口密度 237人/平方公里 行政代码 520600,,一 建制改革,铜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秦代为黔中郡腹部地区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唐置万安县,后改常丰县,分属思州、锦州、黔州宋末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置的贵州布政使司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清代铜仁建置无变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并入铜仁府(治所今铜仁市)民国2年(1913年)改铜仁府为铜仁县(治所今铜仁市);同时,改思南府为思南县,改石阡府为石阡县,改松桃直隶厅为松桃县另外,恢复原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改名江口县,安化县改名德江县,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驻地设沿河县,以原铜仁府省溪吏目设省溪县(今万山特区)玉屏县、印江县建置不变民国3年(1914年)以原铜仁县正大营县丞驻地设正大营分县,隶属松桃县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驻地设四十八溪(今甘龙口)分县,隶属松挑县兼管民国24年(公元1935年)6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核准,在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

      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辖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县,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县民国25年(1936年)1月,正大营分县并入铜仁县,甘龙口分县并入松桃县同年3月,全省缩编为8个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桃、玉屏、石歼、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后坪(治所今沿河县后坪乡)13县民国26年(1937年)11月,督察区重新设置,德江、后坪2县划属第五督察区(治所今遵义市),其余9县隶属第一督察区(治所今镇远县)民国30年(1941年)撤省溪县,辖地分别并入铜仁、玉屏2县;撒后坪县,辖地分别并 入沿河、务川2县民国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1950年1月12日,铜仁地区全境解放,当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辖铜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1956年9月撤销松桃县,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1958年12月撤销玉屏、江口二县,并入铜仁县1961年8月恢复玉屏、江口两县1966年12月设立万山特区,1968年9月撤销,1970年8月恢复万山特区。

      1979年1月撤销铜仁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设立铜仁地区行政公署(筒称行署),作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机关的现行建制1983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玉屏县建立玉屏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7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撒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原行政区域不变1984年1月将人民公社改为乡,通过建乡建镇调整,全区乡级行政区划分60个区1987年新建民族乡79个,乡级建制为60个区,10个区级镇,区(镇)下辖315个乡、22个乡级镇,83个民族乡1991年全区通过“建并撤”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自此开始建置为39个乡、56个民族乡、6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10月22日,撤消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撤消原县级铜仁市设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行政区域为新的碧江区行政区域;撤消万山特区,设铜仁市万山区[2],,位置境域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介于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之间,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1] 地形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其次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区地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控制,褶皱轴及断裂线的走向多为北北东或北东向,因而不同时代或不同性质的岩层大致以北北东或北东向相间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东向排列的格局-根据地貌类型及组合在空间上的差异,将全区地貌划分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4]  气候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年日照时数1044.7—1266.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7.6℃,日均温>10℃的初日在3月下旬初,终日为11月下旬初,间隔250天,积温5300℃[5] 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无霜期275—317天,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润物宜人铜仁市境内共有各种民族32个截止2011年底,全市32个民族共有在籍总人口42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16万人,占总人口的88.05%,非农业人口51.04万人,占总人口的11.95%在全市常住308万人口中有汉族:927216人、苗族:450786人、侗族:361132人、土家族:1229710人、仡佬族:102849人[8,,截至2013年,铜仁市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中国傩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4A级景区乌江穿越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形成“百里乌江画廊”铜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在铜仁创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8大红色根据地之一,有周逸群故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梵净山景区 梵净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

      梵净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海拔2493米,是贵州的第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为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在贵州石阡县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大明边城大明边城,国家AAAA级景区,贵州首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整个景区在明朝贵州铜仁府的古渔村遗址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苗王城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十佳魅力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九龙洞九龙洞于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景区由观音山、莲花寺、九龙洞景点组成位于铜仁城东17公里处佛顶山 佛顶山是“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主峰海拔1869.3米,是武陵山脉的第二高峰。

      有尧上、楼上两个国家“AAA”级景区,景区曾获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