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21页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肺炎患者可能由于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B.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 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故人应摄入碱性食物以维持血浆pHD. 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新冠肺炎患者可能由于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A正确;B、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会进入到内环境中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C、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摄入碱性食物也不会明显改变血浆pH,C错误;D、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2. 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B. 线粒体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C. 生长激素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D.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溶酶体中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降解产生的有用物质可被再次利用,A正确;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具有物质运输等功能,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B正确;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分子组成相同,均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3. 下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c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大量打开有关B. 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C. 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是形成cd段的主要原因D. 若膜外Na+的浓度增大,电位c的峰值会降低,电位a的值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曲线表示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de段表示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入,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详解】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故ac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大量打开,Na+内流有关,A正确;B、图中d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故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是形成cd段的主要原因,C错误;D、若膜外Na+的浓度增大,膜内外Na+浓度差会增大,内流的Na+会增多,动作电位c的峰值会升高,而静息电位a的值不变,D错误4. 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 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 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 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B、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5. 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HIN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IV主要攻击人体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几乎缺失B. 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C. HIV侵入人体后,破坏免疫系统,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增高是因为HIV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自我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逆转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增殖时利用宿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和核糖体等进行增殖。
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详解】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几乎缺失,A错误;B、HIV感染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缺失,对外来病原体几乎不起免疫作用,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正确;C、HIV会经历迅速增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直到艾滋病病发时,机体仍会继续分泌该抗体所以HIV侵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C错误;D、随着HIV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所以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增高HIV是逆转录病毒,不能进行RNA自我复制,D错误6. 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B. 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C.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D. 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皮质醇升高血糖的作用不明显,三种激素共同使用升高血糖的作用最明显。
详解】A、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 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A错误;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 mmol / L ),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 mmol / L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B正确;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C错误;D、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D错误7.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由腺体分泌,通过导管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进行运输B. 斯他林与贝利斯的实验可以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C.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属于“减法原理”的应用D.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5、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只起调节代谢作用。
详解】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无导管,分泌后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运输,A错误;B、斯他林与贝利斯制成粘膜和稀盐酸的提取液,可以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B正确;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属于“减法原理”的应用,C正确;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所以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合成激素,D正确8. 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B. 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C.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D.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答案】B【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B 、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D、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9. 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的两条臂可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子B. 细胞丙具有特异性,其细胞膜上具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 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参与D. 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左图中丙能产生抗体,说明丙是浆细胞,说明甲是B细胞,乙是记忆B细胞,①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②表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右图戊能直接和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结合,属于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则丁是细胞毒性T细胞,己是记忆T细胞,③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④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
详解】A、抗体与抗原是特异性结合,所以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每一个抗体分子的两条臂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子,A正确;B、细胞丙(浆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但它分泌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