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备战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
61页20诗歌鉴赏备战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岷峨家,投老得归无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解析: (1)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2)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⑵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主要包括: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⑤空间的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一定要考虑“借景抒情”手法,这是最基本的手法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句法回答此题注意注释和关键词句“孤”“许国心犹在”“岷峨家,投老得归无”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② , 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③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著名游览胜地②翡翠:翠鸟③物理:事物的道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初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B.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C.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
D.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2)本诗颈联寄寓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以下诗句没有寄予“物是人非”感慨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答案:A解析: (1)A(2)A(3)作者看到大自然美好的春天即将逝去(伤春惜春),想到万物兴废本也是自然之理(物是人非),因此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应该把握当下,不要被虚浮的外物所羁绊,要学会享受人生的快乐(享受人生) 【解析】【分析】(1)A项“首联写初春景象”表述错误,因为根据意象“落花”可以确定应该是暮春景象,体现的是伤春之情 (2)A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描写的是大漠风光,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国情怀 (3)本诗首联写暮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尾联写作者看到大自然美好的春天即将逝去(伤春惜春),想到万物兴废本也是自然之理(物是人非),因此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应该把握当下,不要被虚浮的外物所羁绊,要学会享受人生的快乐(享受人生)。
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由此可概括总结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A;⑵A; ⑶ 作者看到大自然美好的春天即将逝去(伤春惜春),想到万物兴废本也是自然之理(物是人非),因此反思自己的人生,觉得应该把握当下,不要被虚浮的外物所羁绊,要学会享受人生的快乐(享受人生)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2 )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把握的能力解答首先审请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意象,抓关键词来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内容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3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首联和尾联详细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1) 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解析: (1)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 【解析】【分析】(1)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①运用拟人手法,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
②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③承上启下上联写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 (2)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运用想象手法,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照应标题《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收束全诗 故答案为:⑴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
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⑵想象,诗人提出疑问,不知何时才能同友人元稹策马归去;重逢后,望着枝叶繁茂的关树,轻敲金镫,吟唱诗作表达了诗人希望同友人尽早结束贬谪生活的愿望照应标题;收束全诗,以明心志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的一般的答题思路是,指出所给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加以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惜别之情:首联描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分析】(1)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行人莫叹碧云晚”中“行人”指诗人要送别的人 (2)本诗中,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 ,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故答案为:⑴B; ⑵①惜别之情:首联描写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