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1322892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陈立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230061)1901年,挪威外科医生Igel第一次采用直接心脏按压使心脏复跳,1903年,美国外科医生Crile 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并成功复苏一名心跳骤停病人,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 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将胸外心脏按压规定为心跳骤停病人的主要抢救措施,被称为心肺 复苏的里程碑40多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发展,胸外心脏按压越来越合理规范 及现代化,成为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重要的复苏措施,被普遍规范地应用于院外院内急救 本文就该技术应用的一些历史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的原理心搏停止后,心脏面临着缺血、缺氧、酸中毒,缺氧早期可减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引起心 动过速严重缺O2和CO2储留,抑制心脏的正常传导和节律,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引起心 动过缓缺血心肌随时间延长,细胞内酸中毒,加重ATP耗竭,细胞膜失去屏障作用及离子 交换失常(钙内流),进一步导致心肌顿抑、细胞死亡及细胞外高钾心肌细胞缺血30分钟, 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脑内血流断绝6分钟即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心脏停搏后,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以维持心脑 的血液供应,按压放松期,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

      因此,心脏骤停早期及时作心脏按压 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2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流动机制的认识2. 1心泵机制该理论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体外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 柱上,挤压心脏将血液排出此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防止按压时血液向心房逆流,使血流 向主动脉流去按压放松时,胸廓因弹性回缩而扩张,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内 反复按压推动血液流动而建立人工循环何忠杰等研究发现[1]:体外心脏按压时心脏各 腔室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受和传导压力的梯度,即左室压〉右室压>右房压在很大程度上支持 了心泵机制2. 2胸泵机制认为胸外按压,心脏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推动血流循环的是胸腔内外的 压力梯度,胸廓具有泵的作用,肺血管床是血液的储存器理由是,①加大胸腔内的压力或 腹部加压时,可增加胸内泵血流量②食道超声心电图显示,胸外挤压时,二尖瓣、三尖瓣 并未关闭③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同时升高,从而对心泵机制产生怀疑压 迫胸骨下部,胸腔内压力上升,将血液从胸腔内推向胸腔外血管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左 心室、上下腔静脉压力同时增高因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按压时动脉保持开 放,且动脉管腔相对狭小,等量血液在动脉可产生较大抗力,从而使血压上升。

      同时,在胸 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静脉壁比动脉壁薄),颈静脉瓣及上腔瓣防止血液返流血液只 能从动脉方向前流按压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形成胸外和胸内的静脉压差,静脉管腔 开放,驱动血液从外周静脉返回心脏动脉血也同时从胸腔外反向流向主动脉由于受主动 脉瓣阻挡,返流的血液有限,部分血液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冠状动脉,营养心肌有关“胸泵”和“心泵”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Ma. Porter等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发现[23 ]: 1/3病人在胸外按压时二尖瓣关闭,2/3病人在按压时二尖瓣三尖瓣开放对按压时二尖瓣 关闭的病人,与“心泵”机理相符按压时二尖瓣开放的病人,按心脏只是作为一个流出道, 胸泵机制是这类病人按压时血流的主要机制何种机制起作用,可能与抢救的时间、病人的 体型等有关在CPR早期,心脏仍作为泵工作,这时心泵机制占主导地位而CPR晚期, 二尖瓣乳头肌ATP已经耗竭,按压时二尖瓣不能关闭,心脏则变成一个简单的管道,这时胸 泵机制起主导地位3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心脏按压频率是影响心脏复苏及血液动力学的重要因素早期推荐为60~80次/分1980年 后开始修正为80~100次/分,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把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推荐100次/ 分,目前仍推行100次/分的按压频率。

      项涛报道[5 ],高频率按压(>100次/分)复苏 成功率较标准按压复苏成功率高按压频率在120~140次/分时,心输出量、冠脉灌注压、 冠脉血流量都达最佳效果但另有报道】6],以正常人心率(60~80次/分)按压频率按压 时,复苏效果好于快速按压,原因是按压频率过快,心室舒张期缩短,灌脉灌注压降低,不 利于复苏4按压在CPR中顺序的再认识在传统标准复苏程序中,执行的是ABC顺序,即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再是胸外心脏按 压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对心肺复苏的顺序提出新的认识认为在院内尤其是心源性心搏骤 停患者,首先是按压心脏建立人工循环,因心搏骤停患者大都有1~2次/分自发性气喘,是 一种自发性复苏反应,且常温下体内贮存氧能维持4~6分钟,单纯胸外按压足以维持动脉血 氧合这时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循环停止,可以将操作烦琐的人工呼吸推后因此,心搏 骤停现场急救以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为主,不需要人工呼吸[8 ]Chandra [9]等在犬心跳 停止4分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经4分钟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仍大于90%,平均每分钟通气量 达到(5.2±1.1) L/min因此,心脏停搏早期仅作心脏按压,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另杨敏 娟等分析病例资料表明[10 ]:心跳停止在先者占6 2%,呼吸停止在先者占16%,其它 无明确计录者占2 2%故现场发现心搏骤停病人应先行简单易行心脏按压近年来,国外 有行“only CPR”的研究,“only CPR”指只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国外院外急救前瞻性 研究资料表明,采用或不采用口对口呼吸对院前急救复苏的成活率影响无统计学差异[11 ] 马艳莉经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早期,不加人工呼吸,畅通气道后只做胸 外按压,且持续胸外按压中间不加人工呼吸,每分钟可赢得20-30秒的时间,使机体早期持 续不断地得到血液和氧的供应,确实取得良好的复苏效果姜志安报道[12]:单纯胸外心 脏按压对心室颤动有直接转复作用,机理可能是快速有冲击力的按压所产生的能量对室颤有 直接转复作用邓绍林报道[13 ],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静止也有直接转复作用所有这些 都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复苏中都不需要呼吸支持 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心搏骤停时间较长或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至心脏缺氧 停搏者,仍应执行ABC程序,或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时进行5辅助按压方式的应用有资料表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供给组织脏器的血流量低于最低需要量,复苏效果并不满意。

      为此人们研究了多种旨在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脑等重要脏器灌注压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5. 1正负压胸外心脏按压上世纪90年代,一位意大利老人无意间用疏通下水道的“水拨 子”吸引其反复心梗发作至猝死的丈夫的胸前,使其心脏复跳事隔不久,他的儿子用同样 的方法再一次挽回了父亲的生命根据此原理,一种心脏按压器一一心脏泵问世,在欧美许 多国家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复苏效果,心脏泵具有“心泵”和“胸泵”两种作用机理, 按压时增加了按压力度和与胸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胸腔内压力,放松时增加了主动提举的 动作,使胸腔容积扩大,增加胸腔力的负压,回心血量增加同时,肺容积增加,增强了通 气作用国内大量临床资料[ 14、15]表明,使用这种正负压胸外心脏按压器,大大增加 了复苏的成功率,另有报道[16]使用心脏泵还可使肺动脉主干内的巨大栓子因反复挤压 和抽吸而裂解,最终使栓塞血管恢复血液循环5.2插入式腹部按压插入式腹部按压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的建立人工循环的 方法是在心脏按压的放松期,由另一名急救人员按压患者的腹部,胸外按压与腹部按压交 替进行腹部按压使静脉血从大静脉和腹部脏器回流心脏,增加了心室的充盈,同时动脉血 返流回主动脉和颈总动脉,增加了冠脉灌注压和脑部的血流量,而冠脉搏灌注压是决定能否 恢复自主循环的关键性因素,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Sack等临床观察发现[17 ] 插入式腹部按压的优点在于:增加平均动脉压、心肌灌注压、及脑血流灌注压国内研究同 样认为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胸外按压,尤其是脑复苏的效果明显提高[1819],从而提 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5. 3充气背心式按压 1993年Halperin等采用可充气的背心,以空气泵压迫胸腔而使动 脉压和冠脉灌注压上升该方法采用一环绕胸部的类似于大血压带的背心,通过周期性的充 气和放气,对整个胸背部进行按压,大大提高了对心脏的挤压力,可提高主动脉压由于该 仪器体大笨重,限制了临床应用5. 4侧卧外按压[21]方法:患者取稳定的右侧卧位,抢救者右手置于常规按压部位, 左手置于背部正中,掌心相对按压时双掌同时双向用力,频率100次/分侧卧位时胸廓 前后径增大,胸腔活动范围加大,按压放松期回心血量增多,且有利于气体交换,有利于呼 吸道分泌物引流适用于溺水、大咯血、有机磷中毒等呼吸道有大量液体和分泌物患者的现 场急救6心脏按压器的应用传统的人工体外心脏按压快捷简便,但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对操作人员技术要 求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②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大,易疲劳,需多人轮流按压,很难保证按 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③为烈性传染病病人复苏时,操作人员易被传染④做其他抢救治疗 需中断按压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采用长时复苏挽救心搏骤停病人生命已成为可能而长时 间持续有效的按压是医护人员很难做到的因此,心肺复苏机械装置应运而生1007型萨 勃机是一种气动、同步胸外按压及间歇正压通气的心肺复苏机,使用时可自动调节按压深度, 按压过程中可同时做心电图、除颤、给药及其它复苏措施,且机器体积小、操作简便,以高 压氧源驱动,无需电源,便于病人在转运途中携带,保证了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做 到了复苏的标准化[22]而有节律连续有效的按压是心脏复跳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心 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国内临床资料[2324]表明,应用1007型萨勃机使复苏的成 功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杨最素等[25]研制了一种电子数控的移动式液压传 动的胸外心脏按压机.赵文峰等[26]研制了智能型心脏按压机,都是智能化装置,可视自 动调整按压参数,性能稳定可靠,可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有机械装置而不先作徒手CPR,平时应进行复苏训练,机械按压时 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如按压位置错误或不慎移位更不能依赖机械复苏而置病人于不顾。

      小结2005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心肺复苏指南把心肺复苏的重点放在胸外心脏按压上,强调正确、 快速、有效、连续的按压,重要的是使血液流动,胸外心脏按压只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单 纯的心脏按压不积极配合其他的抢救措施,即使临时复苏成功也难以维持长久抢救过程的 方案与方法是否有效,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和是否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密 切相关参考文献:[1] 何忠杰,党广博,尹长富,等.人体心脏按压存在压力传导梯度.急诊医学,1995,(3) : 149-152.[2] Ma HM,H wang JJ Lai, LP et al. Transesophageal echo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mitral,value position and p ulmonary, venous flow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humans [J] Circulation,1995, 92(4): 854-861.[4] 何忠杰.危重病人心肺复苏氧代谢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 10(6): 376-378.[5] 项涛,高频和标准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中成功率的比较.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 266.[6] 姜韵玉.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影响的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