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pdf
66页目录 第一章语言的起源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 第二节关于原始语言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语言、言语、语言的基 础 第二节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三节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第四节语言是思维工具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 属性 第二节元音和辅音 第三节音节、复元音、复辅音 第四节声调、轻重音、长短 音、语调 第五节音位和音位系统 第六节语流音变 第七节语音的发展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词和固定词组 第二节词的词汇意义 第三节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 词 第四节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第五节词汇的发展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第二节词法(上) 第三节词法(下) 第四节句法 第五节语法的发展 第六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七章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语言是不断发展的 第二节方言和共同语 第三节书面语和文学语言 第四节语言的亲属关系 第五节语言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章语言的起源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 1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 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 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 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
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 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 答: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 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 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 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 成 3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 么错误? 答:(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 瓦雷提出的 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 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 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 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 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 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 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 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 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第二节关于原始语言 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1)手势论的内容 “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 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 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又如 苏联语言学家马尔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他 认为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 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最初劳动和交 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 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2)手势论的错误 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以手从事劳动和进 行交谈自古以来就是两回事,交谈是在劳动的需要下产生的,不等于劳 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劳动与交谈不分工的时代 手势既不具备声音材料和意义的要素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又不足以帮 助人们充分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 “手势语”运用起来是十分不方便的在劳动的过程中如果用手势来进 行交谈,势必停止工作,以便腾出手来比划,而其他人也得把工作停下 来看着他而且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手势不能充分地、而且往往不 能正确地表达思维活动的成果。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语言、言语、语言的基础 1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1)语言与言语区别 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 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 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 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 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它 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 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 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 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 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 活动在这个系统中运行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 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 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份而使它变得更长。
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 规则说出无限的话来,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而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 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言语交际的过程也 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充当信息传递的代码说话 人通过语言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来接收信息,其间经历编码、 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几个连续衔接的过程 (2)语言与言语关系 语言与言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言语是对特定的语言的具体 运用另一方面,没有言语,就无语言,因为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 语当中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的大量的 普遍的语言事实 2“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这句话中 所用的两个“语言”的含义与我们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的含义是不是一 致? 答:不一致这句话中所用的两个“语言”指的是“言语”,即写作时写下 来的话话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 它也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不是这种语言本身因此,它们不同 于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我们课文中所讲到的“语言”指的是由词汇和 语法构成的系统。
3为什么说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答: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 语法结构即语法,指的是把语言成分组织起来的各种规则的总和;基本 词汇就是词汇中基本的部分,包含词汇中最必需的、全民常用的、最稳 固的一部分词 (1)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相当稳固语言的稳固性主要就表现 在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的稳固性上 (2)一种语言必须具备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决定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第二节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怎样证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答:(1)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 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所使然, 都是约定俗成的不但语言成分中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语 言中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词汇,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语 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就是不同的社会 集体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2)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
社 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对社会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从前有一位工匠,偶然有机会参加了天文学家关于银河问题的学术辩 论会会后,他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懂得人们怎样学会 了测定各个星辰间的距离,他们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和解释出它 们的物理恃性,以及怎样认识了其它的许多东西可是请您告诉我,人 们是怎样知道星羣和行星的名称的呢?”请你替这位天文学家作一个回 答 答:名称对于事物来说是外在的,用某个名称来指称某个事物并没有必 然的理由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不是天生注定的,而 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3为什么说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答:(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任何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死亡息息 相关的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 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语言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语言 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 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 会创造出来的。
当然,人们也不能抹煞个人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既然社会推动了语言的发展,那么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人在语言发展 中就会有一分作用语言中的创新在得到社会公认而普遍使用之前,总 是先出现在少数人的言语中的 4为什么说语言不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答: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斯大林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了 精辟的说明 (1)“每一个基础都有适合于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它的基础 的变化、消灭而变化、消灭然而语言并不如此,基础改变了,它却可 以基本上不改变 (2)虽然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它却不只是反映基础,而且积 极地为基础服务,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然而语言却根本不同它不是某 一种基础所产生的,也不是某一个阶级所创造的,而是千百年来在社会 历史全部进程中为全社会所创造的 (3)“上层建筑是同一经济基础存在着和活动着的一个时代的产物”要 随着这个基础的消灭而消灭,生命是不长久的至于语言,相反地, 它是许多时代的产物”,“所以语言的生命是比任何一个基础,任何一个 上层建筑的生命都长久得无比 (4)“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上层建筑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变不是直接发生,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在基 础改变以后,通过生产改变在基础的各种改变上的折光来反映的”。
语 言则不然,它与生产、人的生产行为和其它一切行为都有直接联系 第三节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用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个方 面:一个方面是,说话人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个 方面是,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交流思想是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内容当然,除了交流思想之外,人们也能连 带地运用语言彼此表达感情一般动物没有思想可以交流,也就没有语 言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人们还能用图画、手势、击鼓烽 火,红绿灯等等去传递消息、交流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些都不能与 语言相提并论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语言是不依赖于其它任 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只有语言 才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关系最 深的、能充分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 2“语言有阶级性”的主张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1)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财富 马尔学派武断地说,语言从来就是阶级的,一切语言都不例外。
这种说 法毫无事实的根据,是错误的 (2)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 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的时候 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 并为全民服务的在将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裹,语言当然也将是全 民的因此在无阶级的社会中,根本谈不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