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4907719
  • 上传时间:2023-1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摘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被公认为英国文学中最美、最有影响的诗歌它们把诗人丰富的内心体验与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艺术地交织在一起,描绘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各种风貌这些诗歌充分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念以及资本积累时代商业活动的发展对诗人的思想、金钱观和人生态度的影响,从而展示出莎士比亚实际是伊丽莎白时代文化巨人的杰出代表本文研究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文艺复兴的产生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前提,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是资产阶级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思想体系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诗之永恒”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传统主题之一因此本文研究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

      一、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中世纪人们把价值的根据托付给上帝,自文艺复兴,人被发现了,理性、人权、自由成为基本的价值设定文艺复兴主要被看作一个开启西方现代性的伟大时代笔者认为对文艺复兴的这种认识存在偏差,确切地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通过接受、复兴、利用和改造古典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革新的伟大运动在文艺复兴完成了从古典时代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它包含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但是也不能否定莎士比亚戏剧中涵括了宗教神秘审美和神本主义两个方面这显然反映了一代大师莎士比亚既是时代的弄潮儿,又超越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价值局限,展现了艺术家的前瞻性和艺术的洞察力文艺复兴运动有两个很重要的主题,一是对对上帝的怀疑,二便是享受人生的思想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不断地向外界探索,15、16 世纪的地理发现,又给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地理大发现这一重大事件,使人们看到了人的力量和能力过去的思想总是强调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人只是上帝的羔羊而通过地理大发现、通过哥伦布等,人们发现自己不再需要上帝,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这进一步坚定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本的观念莎士比亚的艺术也不是说教,然而,他的戏剧和诗却离不开文化。

      置身于这种时代背景下的莎士比亚,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动荡时代的烙印作为时代最强音的人文主义精神虽然为莎氏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视窗,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激情和亮色,对人类本性深刻、清醒的洞察力而莎氏与同时代激进的人文主义者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也就在于他虔诚而个性化信仰赋予其人文主义理想以浓厚的色彩二、十四行诗永恒的主题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新旧社会交替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发展,人们对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在借得古希腊、古罗马先哲思想支持后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追求各种权利,展示人的价值,欣赏人的美与伟大然而,时间则成为人类的天敌,尤如镰刀一样会割去人的宝贵生命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表达“及时行乐”主题的诗歌,同时追求永恒也成为当时盛行的主题之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体现了对永恒的赞美和追求而时间、友谊、爱情和生命是其十四行诗中四个重要的分主题,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永恒就像一条丝线,把它们串在一起,造就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朽的辉煌仔细研读文本不难发现,诗人认为时间处于一种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世界观的改变密切相关当时的人们冲破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禁锢,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优秀文化大力颂扬。

      其中,亚里士多德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哲学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间像运动一样永恒,两者都是无始无终的连续系列,并同运动一样,时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一时间观在当时的人们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实,时间通常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短暂; 一是永恒时间的运动导致了生命的减少,从而造成了生命的短暂时间的不断前进和生命的不断减退,形成一种张力和压力然而,整个宇宙又是由生命的终结与生命的开始不断循环、更替构成的,一年的终结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这样周而复始,整个宇宙就处于永恒发展的状态所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时间又是一种永恒的概念莎士比亚显然受到了这一时间观的影响在他的十四行诗中,白昼与黑夜总是在不断地交替,春夏秋冬也总是处在一种周而复始的永恒更替之中,这种时间上的永恒运动在自然事物和人类身上具体体现出来时间的永恒运动带来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这是一种永恒的法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与时间的永恒变化相对体现的在这首诗中,随着时间的不断更替,紫罗兰开始褪色,鬈发开始变白,大树也变成了光秃秃的树干……然而,时间变化影响下的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也会周而复始,循环交替,成为一种永恒,因为这一切都是时间的永恒运动所带来的结果。

      传统宇宙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时空连续体,时间单向的运行轨迹表明直线的时间,而时间的终结又意味着新的开始,这样的周而复始又表明了循环的时间直线时间和循环时间包含了宇宙时间的全部概念,但直线时间是短暂的,而循环时间意味着永恒莎士比亚第六十首十四行诗中也渗透着这样的观点三、十四行诗中情欲的宣泄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也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和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正好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既深刻地反映了变革对人觉醒的启迪,又反思了当时人们内在心理处于无序后的精神紊乱状态,彰显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丰富内涵文艺复兴彰显了个人的欲望根据传统解释,127 到 152 首是献给一位黑肤女郎的,这种说法基本可信 这些诗作更多的表现了莎翁感情的挫折:莎士比亚的追求并不顺利或是遭到拒绝,或是对方的不忠诚之前论述过,之所以诗人对他的“爱友”有着纯洁、崇高的情感,即使对方抢了自己的情人也不在乎,但是在黑肤女郎身上,诗人则没有这么豁达了 诗人的心灵常常被失望、痛苦、怨恨、狂暴所占据 正如一些学者的分析,这种发狂似的情感取代之前的平静和谐,很大程度是因为诗人的感情正从灵向肉的过渡。

      在十四行诗的后半部分里,作者一改之前的平和与诚挚,更多的使用较为犀利、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在这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绝望与悲观,可见,作者并非总能以超脱的态度去面对感情变故,莎翁全身心地投入真、善、美的追求时,可以忽略许多其他方面的痛苦,而当作者炽热的追求欲望之爱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狂暴、躁动第 129 首较为著名“lust”(性欲)可以说是其诗眼, 莎士比亚一连用了 9 个单词或短语来形容它:“赌假咒的”、“害人性命的”、“嗜血的”、“ 充满罪恶的 ”、 “ 凶残的 ”、 “ 走极端的 ”、 “ 粗野的”、“残酷的”、“不可靠的” 性欲在得到满足之前让人朝思暮想,如痴如狂,满足后让人悔恨交加,恍若春梦一场,过后了无痕迹第 129 首梁实秋也评价为表现出对性交之强烈的厌恶在这些献给黑肤女郎的诗中,许多是赤裸裸的情欲的宣泄,无怪乎萧伯纳说它是英语文学中最直白的文字 在这些诗里,情欲变成了一把利器,诗人常常用它来“杀人” 较为犀利的字眼事实上反映了莎翁内心的躁动,而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毁灭欲望 之所以说莎士比亚这一部分十四行诗不如之前的纯洁高尚还因为作者因为求爱失败,便开始诅咒、谩骂,这些诗尤其显得刻薄。

      由于“黑”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不被认为是美丽的颜色,作者便开始为情人的黑辩护,而攻击她其他的德行十四行诗突出反映了莎士比亚内心的斗争,他的灵魂与肉体不断交锋,并且他也认识到这可能不叫作爱,但是由于无法克制的欲望,“起来又倒下” 这首诗实际莎翁给我们交代了他的心曲,他无法克制他的情欲,也无法克制由这些情欲所产生的宣泄的欲望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原因之一是他的思想的复杂性,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主题的多样性他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在他的十四行诗中,他用如椽巨笔刻画出他对友谊、爱情、文学创作、时间、生命等话题的深刻感悟他的诗作既是对至真、至美、至善的讴歌,也是对真实生活残酷底色的写照,还涵盖了对时间和生命等哲学命题的形而上的思考对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作家作品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十四行诗的“另类”主题结论:威廉·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化历史中的影响和功绩已有定论,其研究已成显学,无需多言笔者欲略偏离莎翁的耀眼光芒,来观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艺术的社会地位从戏剧在欧洲中世纪时的状态,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领域的变化,以及莎士比亚本人扑朔迷离的身世等不同角度来看,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戏剧艺术应当是介乎于市民文化与贵族文化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平民化的色彩更多一筹,戏剧艺术还不能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地位比肩。

      反之,戏剧艺术地位的相对低下,也决定了戏剧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连后人公认最伟大的戏剧家也不能例外参考文献:[1] 罗益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X,31(2):154-158.———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2X,23(3):79-85.[3] 吴群英,葛加锋.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时间主题[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X,24(1):62-66.[4] 李赋宁.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6,12(2):4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