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心教学片2.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58317936
  • 上传时间:2018-10-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25.5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依德的人格社会化思想 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它既是无组织的,也是无统一意志的”,只是一种生物性的冲动,“本我不知道价值、善恶或道德”,一心追求个人的快乐,要求满足本能的欲望但它必须通过自我来实现自我是从本我中的一部分发展来的,与外界发生联系,能根据现实原则代表外界要求,自我具有认识、判断与执行的职能,自我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本我的欲望,“是本我的忠实奴隶”,但是自我也想根据外界的现实原则来“控制”与“约束”本我,因为力量不够,所以在幼儿期还出现了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而来的从社会化的角度看,超我就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总之,等于人类的高尚行为”,他称超我为良心弗洛依德认为,超我是从自我中的一部分分化而来的,它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主要是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认同(或自居)作用形成,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巩固 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青春期)、两性期(或生殖期,青春期以后)他认为,前三个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观点 认为人格的发展持续人的整个一生,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持续一生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矛盾或核心问题,当这个特殊矛盾解决了,人格发展也就发展了一步二、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 强调认知结构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发展的道德判断是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分儿童的道德社会化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从他律走向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或从客观到主观;(3)儿童对惩罚方式的看法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趋向于有针对性;(4)年幼的儿童以自身快乐与否进行道德判断,而11岁以上儿童则按照稳定的原则进行判断;(5)儿童的道德判断可以通过教育进行促进,但也受到个体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道德社会化理论,柯尔伯格认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过于笼统而简略,他认为人的品德的发展具有固定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品德水平由低阶段进入高阶段,并不表现出文化价值知识方面的增长;而只是包含了道德判断早期形式的重组与转换因而道德发展不是通过直接的生物成熟,也不是通过直接的学习经验,而是通过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的重新组织这个发展过程而出现的。

      在研究方法上,柯尔伯格采用道德困境的两难问题来测量儿童的道德社会化水平最经典的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三、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论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行为主义学派,但又突破行为主义的框架,强调认知因素和自我调节在个体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班图拉通过经典实验(bobo doll studies)证明,榜样—鼓励组儿童自我控制时间较短,榜样—批评组儿童自我控制时间较长而控制组介于两者之间其它的实验包括攻击行为实验、亲社会行为实验等讨论:目前我国在对年轻一代的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请列举本章课外作业,自拟研究计划对吸毒青年或犯罪青年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其正常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因素第五章 自我意识,教学目的: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功能、特点、心理成分; 掌握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定义: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的社会特征,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人是生活在自我中的,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行为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詹姆斯的观点:1、自我具有两重性,即自我是由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两方面构成表示I,是对自己认识的自我,是自我反省时对自己特征的意识表示me,是一个能称之为人的一切的总和,包括能力、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所有物等 示例“我恨我自己太缺乏自信了”第一个“我”是主观的我,是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第二个“我自己”是客观的我,是被主观的我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詹姆斯意识构成的三要素,,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认识部分: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自我图式 (2)情感部分:自我体验,如自我价值感、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自豪、羞愧、内疚 (3)意志部分:自我调节与控制、毅力、恒心等,三、自我意识的功能,一、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自我效能(自我功效,self-efficacy,班图拉)揭示“具有智慧品质的人”,即对自己的前景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其情感坚韧、较少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更易成功 2、塞里格曼的动物实验证明无助感(helplessness)会使人放弃任何努力,被动屈从,甚至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3、兰格和罗汀对病人的研究:受到精心、充满同情的照顾的病人会感觉更加衰老,而提高病人主动性强调病人自由选择责任的,病人的警觉性、活动力和愉快感明显提高,二、自我意识对学习工作的推动作用,1、自尊心(self-esteem)的作用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别人屈服,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羞耻心(sense of shame),是指由于发现自己在认识、行为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而感到羞愧,受到别人侮辱而感到愤懑自尊心、羞耻心总是与上进心、荣誉感联系在一起的,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 2、自信心(self-assured)的作用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人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重重要的心理品质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一、库利:自我意识形成的两个“镜像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与统一 1、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别人眼里的我与自己内心我的分化 2、矛盾:主我与客我的矛盾;青春期的独立意向(自我肯定型、矛盾型、否定型、扩张型、萎缩型) 3、统一:积极统一,促进个体社会化;消极统一,阻碍个体的发展;难以统一,导致矛盾人格。

      第三节 自我认识的途径,一、积极认识自我 全面评价自我 自我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与他人比较;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通过自我反思;通过活动结果 二、悦纳自我,展示自我 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课堂练习活动,自我素描:,20个我是谁?,课堂活动,自画像:,我的2001,第六章 社会认知,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和认知的基本对象 掌握印象形成的因素和影响印象准确性的因素 掌握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1、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对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的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社会认知必须依赖认知者个人的思维活动,包括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2、社会知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社会知觉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过程,是知觉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觉反应是由内外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规定知觉的内条件的主要有:定势、需求和期待,规定知觉的外条件主要是主体的生活环境,其中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出现社会知觉区别:规定社会知觉的外条件是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知觉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中的人而不是物 3、社会认知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心理惯性、间接性,你看到了什么?,,二、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1、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中心概念,是指个体以已有的认知经验组织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解释世界和自我 2、图式分类: 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描述典型的或特殊个体的 心理类型的方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 角色图式(role schema)—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心理类别;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对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

      3、图式的作用: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记忆;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推理;影响人们的行为你看到了什么?,,换个角度,也许会有新的收获!,,,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如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意义(典型的就是布鲁纳的货币实验),认知对象的特点等 2、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是指认知者的需要、经验、人格特征的特点 3、认知的情境方面的特点主要由于情境对人的行为往往具有规定作用,因此,人们对人的行为的判断往往依据情境的线索(典型的实验是张德的研究)四、社会认知中的偏差 1、抽样误差; 2、倾向于注意独特的具体的事例,未能充分利用基本信息; 3、框架(frame)的作用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小价值”,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于“大价值”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认知(略),一、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一)表情线索是重要的社会刺激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根据有关研究,快乐和痛苦是最易辨认,恐惧和悲哀较难辨认,怀疑和怜悯最难辨认。

      (二)面部表情具有超文化性 埃克曼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愉快”、“厌恶”、“惊奇”的判断一致性特别明显他在新几内亚土著人中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和面部不同区域的肌肉的运动变化相联系的研究发现,与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保持较密切和稳定联系的面部肌肉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区域:额眉区;眼睑区;鼻—口唇区这三个区域的肌肉的不同组合可以将人们所具有的六种基本的情绪全部表现出来 尝试:愉快、惊奇、愤怒、恐惧等情绪的表现言语表情,主要通过人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节奏的变化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比较情绪高昂时、愉快时、平静时、紧张时的表情,体态表情,体态是指身体各部位的表现于外的状态,又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中国传统的知解人心的五种方法,观语言: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观行为:欲知其人,观其所行 观相貌:吉人自有天相,一分貌,一分才 类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省察己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人性格的知觉,情境测量 心理测量 社会调查 行为分析,第三节 印象,印象与印象形成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加工 印象的定向作用与准确性 印象的控制与表现策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