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docx
11页《游褒禅山记》疑点解读 【论文要点】1、关于文中“华〞的读音2、关于“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中的“文〞的理解3、关于“华山洞〞与“华阳洞〞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之手的?游褒禅山记》,以其简洁洗炼的文字、深邃透辟的哲理而为历代读者所称颂,成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选课文对于这样一篇文质皆美脍炙人口的文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几处地方,依照?教参》或其他资料的解释,还难以令人信服,以至在向学生讲解时,也存在含糊不清的问题,特浅析于下,以祈正于大方之家1、关于文中“华〞的读音:原文第一段有六处出现了“华〞字: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文中六处出现的“华〞字,读音不尽相同,而疑点最大的是“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对此,有关教参均作如下解释: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华(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写的今字,所以如果是“华山〞的“华〞,仍应读古音(huā),而不应读华(huá 奢侈,虚浮)实的(huá)──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1990年10月第一版以上解释,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继续采用从这段解释来看,根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有几个问题依然没有解释明白:⑴ “花〞字产生,始于何时《“华〞“花〞分家,又大体在什么时候《⑵ 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当地人究竟是念“华(huá)山〞,还是念“华(huā)山〞《⑶ “华实〞一词的“华〞,难道就一定作“奢侈,虚浮〞的“华(huá)〞来解释吗《可以肯定的是,“花〞字在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早已产生了的,因为碑文上,显示得明明白白,而碑文的“漫灭〞,在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空气污染的古代,总得经过上百年乃至数百年高鸿缙?中国字例》对“华〞“花〞有解释:“(华)字原象形,甲文用为祭名,秦人或加为意符,遂有华(华)字及后华借用为光华意秦汉人乃另造荂,荂见?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华字为借意所专,荂字少用,花字遂独行〞?广韵·麻韵》:“花,(华)俗,今通用〞?广雅·释草》:“花,华也。
〞王念孙疏证:“顾炎武?唐韵正》云:‘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唯?后魏书·李谐传》载其?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曰:“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苑之英华〞花字与华并用而五经、楚辞、诸子、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本相传,凡华字未有改为花者’……引之按:?广雅》释花为华,?字诂》又云:“古花字那么魏时已行此字,不始于后魏矣〞?广雅》是一本训诂书,三国时魏国张揖撰,是研究古代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资料清代王念孙有?广雅疏证》订讹补缺,由音求义,较为精审由此可以看出,顾炎武认为后魏才有“花〞字,与高鸿缙的观点相近,王引之那么认为三国时就有,铁证是?广雅》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三国时出现“花〞字,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华〞、“花〞相通的时期,一直到宋代及以后在这里,我们不妨来考察一下“华〞字的来历说文解字》:华,华部,华,荣也,从艸从拿现在的话说,华(huā),就是花,开花,花朵的意思,“荣〞,就是“开花〞之意,如“朔漠那么桃李夏荣〞(?梦溪笔谈·采草药》)?说文》“荣,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方睿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即荣之古文……象木枝柯相交之形,其端从,木之华也华之义为荣。
〞也就是说,“荣〞和“华〞一样,都有“花〞之义项关于华的注释,?汉语大字典》列出了四大类共三十个义项,四种读音,即(huá)(huā)(huà)(kuā)笔者认为,常见的有如下解释:⑴ huā(花)花:?诗经·周南·桃夭》:“灼灼其华〞?易·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诗·小雅》:“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晋·陶潜?拟古诗》之七:“皎皎云月间,灼灼叶中华〞[三国]曹植?公宴诗》:“朱华冒绿池〞(朱华,即荷花)[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小生)桃源洞里无征战,(旦)可有莲华并蒂开〞由“花〞引申为开花如:?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淮南子·时那么》:“桃李始华〞[南朝梁代]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之十五:“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成语有“春华秋实〞;“华而不实〞的本义为只开花不结果⑵ huá 富丽、美丽如:?晋书·谢安传》:“生存华尾处,零落归山丘〞?论衡·自纪》:“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三国魏]钟会?孔雀赋》:“五色点注,华羽参差〞由“富丽、美丽〞引申为精华,精美的东西如:[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唐]韩愈?进学解》:“含英咀华。
〞⑶ 浮华,虚华如:?老子》第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后汉书·周举传》:“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由此引申为豪华;奢侈如:[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⑷ 光荣,光芒如:?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下照地〞?尚书大传》卷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由此引申为“显贵,显耀,荣华〞等义如:?晋书·王遐传》:“少以华族,仕至光禄勋〞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⑸ 此外,“华〞还念作 huà,如西岳华山,姓华⑹ “华〞念 kuā 时,是“不正〞的意思,?集韵·佳韵》:“华,不正也或作亻瓜〞在以上这些读音与义项中,与?游褒禅山记》有关联的只有“huá〞和“huā〞,而要推知其在原文中的念法,有必要对“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作出分析既是“音谬〞,第一个“华〞与“华实〞的“华〞读音,读音肯定不同,在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教学参考书的解释,其二是第一个“华〞念huá,后两个华念huā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教学参考书对“华实〞的“华〞解释为“奢侈〞“虚华〞,自然该念 huá 了,然而,打开?汉语大词典》对“华实〞有三条解释:⑴ 花和果实:?列子·汤问》:“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后汉书·班固传上》:“华实之毛,那么九州之上腴焉〞[唐]元稹?表夏》诗之一:“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⑵ 开花结果:?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实’,刘向以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妖也先华而后实,不书华,举重者也〞?素问·四气调神六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⑶ 华 huá 实:富丽和质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飞采;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由此可见,“华实〞既可念 huá shí,更可念huā shí,而从语感及使用频率看,念huā shí(花和果实或开花结果)更合理一些所以,要推知此处确实切读音还必须另找依据我们不妨构想一下,王安石在浏览褒禅山时,当时人们称之为“华(huā)山,而写作“华山〞,王安石在“仆碑〞上发现不是“华山〞而是“花山〞,这在“华〞“花〞通用的时代,王安石的发现能算是发现吗《还值得如此大发感叹《况且既然当时人们念(huā)山,而不是念“华(huá)山〞,读音与“仆碑〞的记载完全一致,又何来“盖音谬也〞的感慨《所以不难看出,?教参》的解释不足根据笔者认为,对于“华〞的读音,有如下理由可以推定:⑴ 褒禅山原名“花(huā)山〞,而王安石去游览时,人们已经称说为“华(huá)山〞了,这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得明明白白:“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试想,王安石在写作此文时已知褒禅山旧名“花山〞,可为什么不直接说“褒禅山亦谓之花山〞《显然这是沿用当时人们的说法⑵ 华阳洞的名称来历,足可证明褒禅山又名华(huā)山山南水北谓之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如?诗经·秦风·谓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李白?春归终南山》:“我来南山阳〞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阴阳割昏晓〞从古到今,地名第二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所以“华阳洞〞自然是在华山的南面了王安石说的“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说法是确凿无疑的据资料介绍,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的地方而“华阳洞〞的“华〞,一直都念(huá),可推知“华山〞是念华(huā)山了⑶ 褒禅山的名称变革,历经了“花山〞、“华山〞、“褒禅山〞的过程唐以前叫“花山〞,后来因为“华〞“花〞相通,而被人们叫做“华(huá)山〞,唐代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在此筑舍定居,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
大略在王安石游览时(北宋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又叫华山,又叫褒禅山,但可以肯定,没有叫“花山〞的王安石所见石碑上的雕刻,应该是在“花〞字产生以后,唐代贞观(更名为褒禅山)之前这样解释“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就合情合理了⑷ 王安石说的“盖音谬也〞指的是把“花山〞的“花 huā(也写作华)〞读成了 huá,即把“花山〞读成了“华(huá)山〞,所以对于“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就可理解为:现在说的“华 huā〞(即人们称说的“华(huá)山〞的“华〞),如同“华实〞(开花、结果,“华〞通“花〞)的“华〞(huā),是因为读音的错误(即字形相同,都写作“华〞,读音不同)造成的综上所述,本文中“华〞的读音可以确定为:“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这是依当时的读音来说的),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华 huā 山的华)如“华(huá)实〞(花与果实)的“华(huā)(花)〞者,盖音谬也。
这样读来,再无不妥之处尤其是对于“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一句,解释起来,合情合理,文气贯穿,稳妥贴切:现在人们说到“华(huā)山〞的华(huā),如同“华(huā)〞(即花)实的“华〞(huā),是因为读音的错误(即字形相同,都写作“华〞,使用相通,而读音不同)的缘故2、关于“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中“文〞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