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docx
17页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 硫酸 化学 分子式 H 2SO4危险分类及标号 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1302 CAS No. : 7664-93-9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外观与特性:无色无味油状液体易灼伤强刺激性有猛烈的吸湿性.相对密度: 1.83,相对蒸气密度: 3.4,沸点(℃): 330,熔点(℃): 10.5,主要用途: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禁忌物:碱类,碱金属,水,强仍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 ,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 如苯 和可燃物 如糖,纤维素等 接触会发生猛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 发生爆炸或燃烧.有猛烈的腐蚀 性和吸水性.泄露应急措施 /消防措施: 一,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形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二,消防措施密闭操作,留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供应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需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防止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人体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猛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肃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显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马上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淌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马上提起眼睑,用大量流淌清水或生理盐水完全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 35℃,相对湿度不超过 85%.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防止与仍原剂,碱类, 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防止沸腾和飞溅伤及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 盐酸 化学 分子式 HCl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危险分类及标号 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2507 CAS No. : 7647-01-0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 与水混溶, 溶于碱液. 外观与特性: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 有刺鼻的酸味, 熔点〔 ℃ 〕 :-114.8〔 纯〕 ,沸点 〔 ℃ 〕 : 108.6〔20%〕 ,相对密度 〔 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1〕 :1.26 ,饱和蒸气压 〔kPa〕 :30.66〔21 ℃〕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禁配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 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 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泄露应急措施 / 消防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快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密闭操作,留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防止与碱类, 胺类, 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人体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显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马上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淌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马上提起眼睑,用大量流淌清水或生理盐水完全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 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 P204 化学 分子式 .C 16H35 O 4P危险分类及标号 酸性腐蚀品 目录号: 286 CAS No. : 298-07-7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 甲苯,己烷.外观与特性: 无色透亮较粘稠的液体, 易挥发,熔点: -60oC ,沸点: 48oC〔12MMHG〕 , 折射率 : 1.44-1.444 , 闪点: 137oC , 密度: 0.97 ,凝固点 -60 ℃ ,相对密度 0.973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25 ℃ ),折光率 1.4420 ( 25 ℃ ),沸点 209 ℃〔1.33kPa ),闪点: 196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泄露应急措施 / 消防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快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取.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密闭操作, 供应充分的局部排风.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防止产生烟雾.防止与氧化剂,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至灭火终止.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如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需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人体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取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猛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眼和皮肤灼伤.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急救方法:皮肤接触: .马上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淌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马上提起眼睑,用大量流淌清水或生理盐水完全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范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识别表物品名称 氯酸钠 化学分子式 NaClO3危险分类及标号 强氧化剂 目录号: 1535 CAS No. : 7775-09-9化学性质及危险性质:.化学性质: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熔点 〔 ℃〕 : 248~ 261,沸点 〔 ℃ 〕 :分解,相对密度 〔 水=1〕 : 2.49 ,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 =1〕 ,主要用途:用作氧化剂,及制氯酸盐,除草剂,医药品等,也用于冶金矿石处理.禁配物:强仍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危险特性: 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仍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泄露应急措施 / 消防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仍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防止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消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产生粉尘.防止与仍原剂,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 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人体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呼吸道, 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急性中毒, 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胃肠炎, 肝肾损耗,甚至发生窒息.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淌清水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