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三市联考2025学年高一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3页湖北省三市联考2025学年高一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A. B.C. D.2.设,,,则、、的大小关系是A. B.C. D.3.如图的曲线就像横放的葫芦的轴截面的边缘线,我们叫葫芦曲线(也像湖面上高低起伏的小岛在水中的倒影与自身形成的图形,也可以形象地称它为倒影曲线),它对应的方程为(其中记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且过点,若葫芦曲线上一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点到轴的距离为()A. B.C. D.4.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人中抽取32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到的号码为.抽到的人中,编号落入区间的人做问卷,编号落入区间的人做问卷,其余的人做问卷.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的人数为A. B.C. D.5.如图,以为直径在正方形内部作半圆,为半圆上与不重合的一动点,下面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最大值,但有最小值B.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C.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D.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6.直线的倾斜角为A.30° B.60°C.120° D.150°7.函数的定义域为,且为奇函数,当时,,则函数的所有零点之和是()A.2 B.4C.6 D.88.已知是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B,,C.,,D.,,9.若,则的最小值为A.-1 B.3C.-3 D.110.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关于函数与有下面三个结论:①函数的图像可由函数的图像平移得到②函数与函数在上均单调递减③若直线与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分别交于不同的A,B两点,则其中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12.已知幂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___________.13.若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在区间上,另一个根在区间上,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4.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实数取值范围是______15.写出一个同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③的函数_________①在R上单调递增;②;③16.两平行线与的距离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农药、化肥的滥用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蔬菜,某农村合作社每年投入资金万元,搭建甲、乙两个无公害蔬菜大棚,每个大棚至少要投入资金万元,其中甲大棚种西红柿,乙大棚种黄瓜.根据以往的种菜经验,发现种西红柿的年收入、种黄瓜的年收入与各自的资金投入(单位:万元)满足,.设甲大棚的资金投入为(单位:万元),每年两个大棚的总收入为(单位:万元)(1)求的值;(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大棚的资金投入,才能使总收入最大18.设S={x|x=m+n,m、n∈Z}(1)若a∈Z,则a是否是集合S中的元素?(2)对S中的任意两个x1、x2,则x1+x2、x1·x2是否属于S?19.已知函数.(1)当时,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已知二次函数满足,,若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20.对于函数,若在定义域内存在实数,满足,则称“局部中心函数”.(1)已知二次函数(),试判断是否为“局部中心函数”,并说明理由;(2)若是定义域为上的“局部中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1.已知集合.(1)若是空集,求取值范围;(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根据终边相同的角定义的写法,直接写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得到结果【详解】根据角的终边相同的定义的写法,若α=,则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可以表示为k•360°(k∈Z),即(k∈Z)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方法,属于基础题.2、B【解析】详解】,,,故选B点睛: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的性质比较实数或式子的大小,一方面要比较两个实数或式子形式的异同,底数相同,考虑指数函数增减性,指数相同考虑幂函数的增减性,当都不相同时,考虑分析数或式子的大致范围,来进行比较大小,另一方面注意特殊值的应用,有时候要借助其“桥梁”作用,来比较大小3、C【解析】先根据点在曲线上求出,然后根据即可求得的值【详解】点在曲线上,可得:化简可得:可得:()解得:()若葫芦曲线上一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等价于则有:可得:故选:C4、C【解析】从960人中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32人,则抽样距为k=,因为第一组号码为9,则第二组号码为9+1×30=39,…,第n组号码为9+(n-1)×30=30n-21,由451≤30n-21≤750,得,所以n=16,17,…,25,共有25-16+1=10(人)考点:系统抽样.5、D【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D(-1,2),P(cosθ,sinθ),(其中0<θ<π),∵cosθ∈(-1,1),∴∈(4,1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加法及向量模的计算,利用建系的方法,引入三角函数来解决使得思路清晰,计算简便,遇见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常用建系的方法.6、A【解析】直线的斜率为,所以倾斜角为30°.故选A.7、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由的解析式求出时的零点,根据对称性即可求出时的零点,即可求解.【详解】因为为奇函数,所以函数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的图象,所以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当时,,令解得:或,因为函数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则当时,有两解,为或,所以函数的所有零点之和是,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8、D【解析】A不正确,也有可能;B不正确,也有可能;C不正确,可能或或;D正确, , , , 考点:1线面位置关系;2线面垂直9、A【解析】分析:代数式可以配凑成,因,故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直接求最小值.详解:,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选A.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题设给定的代数式中没有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形式,我们需要对代数式变形,使得变形后的代数式有和为定值或者积为定值.特别要注意检验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10、B【解析】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判断A,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B,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及诱导公式判断C,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及诱导公式判断D;【详解】解:对于A:因为,,,故A 错误;对于B:因为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因为,所以,又,,因为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所以,故B正确;对于C:因为在上单调递减,因为,所以,又,所以,故C错误;对于D:因为在上单调递减,又,所以,又,所以,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①②##②①【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平移法则和单调性知①②正确,取代入计算得到③错误,得到答案.【详解】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①正确;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函数在上单调递减,②正确;取,则,,,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12、【解析】根据幂函数定义求出值,再根据单调性确定结果【详解】由题意,解得或,又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故答案为:13、【解析】设,时,方程只有一个根,不合题意,时,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方程的一个根在区间上,另一个根在区间上,且只需,即,解得,故答案为.14、【解析】令,由题设易知在上为增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求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设,令,而为增函数,∴要使在上是增函数,即在上为增函数,∴或,可得或,∴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5、(答案不唯一,形如均可)【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及运算得出.【详解】对函数,因在R上单调递增,所以在R上单调递增;,.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形如均可)16、【解析】直接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平行线与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当甲大棚投入资金为128万元,乙大棚投入资金为72万元时,总收益最大.【解析】(1)根据题意,可分别求得甲、乙两个大棚的资金投入值,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总收益.(2)表示出总收益的表达式,并求得自变量取值范围,利用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形式,即可确定最大值.【详解】(1)当甲大棚的资金投入为50万元时,乙大棚资金投入为150万元,则由足,可得总收益为万元;(2)根据题意,可知总收益为满足,解得,令,所以,因为,所以当即时总收益最大,最大收益为万元,所以当甲大棚投入资金为128万元,乙大棚投入资金为72万元时,总收益最大,最大收益为282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二次函数型求最值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8、(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由a=a+0×即可判断;(2)不妨设x1=m+n,x2=p+q,经过运算得x1+x2=(m+n)+(p+q),x1·x2=(mp+2nq)+(mq+np),即可判断.试题解析:(1)a是集合S的元素,因为a=a+0×∈S (2)不妨设x1=m+n,x2=p+q,m、n、p、q∈Z则x1+x2=(m+n)+(p+q)=(m+n)+(p+q),∵m、n、p、q∈Z.∴p+q∈Z,m+n∈Z.∴x1+x2∈S,x1·x2=(m+n)·(p+q)=(mp+2nq)+(mq+np),m、n、p、q∈Z故mp+2nq∈Z,mq+np∈Z∴x1·x2∈S综上,x1+x2、x1·x2都属于S点睛:集合是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一般考查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运算比较多.对于集合的表示,特别是描述法的理解,一定要注意集合中元素是什么,然后看清其满足的性质,将其化简;考查集合的运算,多考查交并补运算,注意利用数轴来运算,要特别注意端点的取值是否在集合中,避免出错19、(1)证明见解析;(2)【解析】(1)在上为减函数.运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注意取值、作差和变形、定符号、下结论等步骤;(2)设,由题意可得,,的方程,解得,,,可得,由参数分离和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可得所求范围【详解】解:(1)在上为减函数证明:设,,由,可得,,即,即有,所以在上为减函数;(2)设,则,由,可得,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