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24页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下为大家整理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连忙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然知识难点是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词句条及活动的小白兔图 2、小白兔、燕子、鱼、蚂蚁的头饰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析题 (一)谈话、板书课题。
(二)区别下雨了与要下雨了 二、小声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一)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二)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三)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检查提问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燕子、鱼、蚂蚁) (三)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 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师板绘山坡、树、草等) 2、提问: (1)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 (2)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 (3)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 (4)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绘小燕子图)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 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 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 5、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指名表演)其他同学注意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
6、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第二句和第三句?(指名读) 7、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8、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9、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10、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 11、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 (三)学习四、五、六段 1、指名读四、五、六段 2、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板书:游到水面) 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引读)有空是什么意思? 5、小鱼是怎么说的?(引读)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师归纳:平时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7、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心 (四)学习第七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2、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连忙)连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师表演挎篮子) 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4、指名学生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八、九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子)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师画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六、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请四名同学分别当课文里的四种小动物,并戴上头饰,其他同学读旁白)。
2.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1、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 2、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补上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1、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王老师正忙着()! ()正忙着()! 2、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3、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4、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齐读最后一段 5、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6、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7、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8、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鱼() (3)要下雨了,蚂蚁() (4)要下雨了,天气()。
2、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气象员 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 燕子低飞捉虫 16、要下雨了鱼游出水面透气 蚂蚁搬家防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成词语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运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 2、说说识记方法 (1)熟字带生字记忆:池——-潮——-湿悄——-消吃——-喊门——-闷 (2)加一加记忆:申——-伸车——-阵华——-哗 皮——-坡害——-割 (3)数笔画记忆:虫也可以熟字去部分记忆:蜂虫 3、猜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字贴,学生说出关键笔画,教师描黑 3、学生临写 4、同桌同学互换课本再写 5、展示评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 2、读句子加标点。
(1)是要下雨了吗()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天气很闷() 3.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为了完成这一重点教学任务,我没采取以往的讲解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读一读的方式去试着解决重点问题,效果较好 在课前预习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凭借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课堂上,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感受难受的句子,并找出小白兔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些什么话?因为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耳听听,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境呀?学生情绪高涨于是,我说:请同学认真读一读,小燕子、小白兔、小鱼、蚂蚁说的话,待会儿让同学扮演这些小动物读一读它们的对话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开始读课文了边读边模仿着小动物的语气和动作大约五六分钟以后,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这些小动物于是,我选了一组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时“小演员”虽然没有把各自主人公的语言表达得很真切,但对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得很好。
我就针对这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座位上的“小观众”以掌声给“小演员”鼓励同时教师稍加点拨:记住表现每个小动物行为不同的语气学生的兴趣很浓,都在认真地领会这些小动物的不同语气,只见每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摆着不同的姿势读起来了我接着又选了一组“小演员”,他们“表演”得可真是淋漓尽致,小白兔的好奇,小燕子捉虫子时的忙碌,小鱼游出水面时的急促,蚂蚁搬东西时的匆忙都充分展现这组学生演完之后,同学们都想表演我为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 望”又分四人小组进行了“表演读”课堂气氛达到了高 潮于是我就势而问:“谁能说说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经问得知: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部理解了 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适当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形象去感知,用语言去领会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收益大得多 4.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