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伊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ocx
12页摘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需要高效率的内部控制管理,来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营企业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强化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伊利集团和三鹿集团为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及研究本文分做两部分:第一部门将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介绍,侧重点在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目标;第二部分结合伊利集团和三鹿集团具体情况,通过将伊利集团和三鹿集团内控制度对比分析,探讨三鹿集团内控失效的具体原因运用伊利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经验对三鹿集团内控体系提出改进意见希望提出的建议可以有效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高效经营1 1 绪论绪论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好坏关系着人民的健康状况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乳制品行业的产值在食品工业的产值占比更是高达 10%以上我国乳业发展的特点是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 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市场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当前,我国乳品行业发展势头正盛,整个行业共有大大小小企业达到 1500 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达到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更是多至 400 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 200 多家,乳制品企业规模与实力不断扩大与增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竞相涌现,不仅国内乳品企业,不少外资乳企和跨行企业看中乳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纷纷参与到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中来从市场格局来看,乳品行业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第二类是区域性品牌,以光明、完达山、新希望为代表;第三类乳企是以各省省会为基地发展起来的本地省会品牌,主要代表有北京三元、济南佳宝、西安银桥和广州华农;最后一类是以瑞士雀巢、新西兰安佳、荷兰乳牛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乳品行业中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1.2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张颖(2010)在论文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表明观点,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从设计以及执行两个角度入手,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依据是内部控制结果,而另一个依据是实施过程笔者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内部控制高效率的实行,故本文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一文,帮助界定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刘明辉、张宜霞(2008)在其文章中阐述了契约经济学的原理及其规律,并确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部属性在内部控制研究领域中引入了与新制度经济学和创新论相关的观点朱荣恩、应唯、袁敏(2003)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内部控制的研究理论可以作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的借鉴,应该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明确强调管理层评价和外部审计师评价应该要协调一致1979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建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应是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将评价结果与年度报表一同披露1988 年,SEC 出台专门规定,针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责任问题予以规范,并对管理层展开内部控制评估活动提出要求2002 年,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X 法案)发布,该法案详细规定了管理层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出具具体报告SEC 也出台专门规定,要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应该是基于 COSO 框架理论的此规定一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上市公司和各个事务所纷纷附和响应,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SOX 法案颁布后,世界各国学者对此进行广泛关注,不断开展有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1 内部控制理论内容内部控制理论内容2.1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五个具体要素,帮助体系的高效率的建立与完善:1、内部环境:在内部环境中,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和人力资源政策等因素,该要素可以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及时有效的识别出、分析出企业在经营活动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中所遇到的风险,快速有效的找到应对方法3、控制活动:这项要素是为了企业要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4、信息与沟通:该项要素是企业想要确保信息能够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而进行及时、高效的收集信息、传递有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行为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要素是企业为了能够系统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改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监督和检查2.2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内部控制内容中有具体政策、制度以及程序,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只要企业内存在有关于经营活动和管理的相关环节内容,就必须要有相对应内部控制环节来帮助管理层有效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实现经营方针2、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内各项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体则是指企业内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以及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等重要资产3、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管理层需要运用各方面的报告来及时掌握信息,作出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达到经营目标2 伊利集团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伊利集团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3.13.1 伊利集团基本情况介绍伊利集团基本情况介绍3.1.13.1.1 伊利集团发展情况介绍伊利集团发展情况介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6 月 4 日在最新的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的排名跃居第八名,这不仅是中国乳品企业的最高排名,更是亚洲乳企在国际同行中的最高排名,这是中国迈入全球乳业强国之列的重要标志伊利,开启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攻克了“乳糖不耐”的行业难题,并把握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这两个重要契机,推动中国乳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升级,实施“全球织网”国际化策略,推动中国乳业转型升级与全球乳业的深化合作。
如今,伊利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母乳数据库,打破国外奶粉的婴幼儿奶粉的技术垄断,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1.23.1.2 伊利集团当前的经营情况伊利集团当前的经营情况伊利股份在 2017 年 3 月 30 日发布其 2016 年财务报告根据报告可知,在2016 年间,伊利企业的实现营业总收入 606.0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0.41 个百分点;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6.6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1.8 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达到 0.93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6.58%另外,根据尼尔森零研数据表明,在报告期内,伊利的销售份额占整体市场的比例高达 20.0%,较上年同期增长 1.1 个百分点,在全行业中位居第一就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来看,常温液态奶仍是伊利年报业绩最重要的支撑另外, “金典” 、 “安慕希” 、 “畅轻” 、 “金领冠、 “巧乐滋” 、 “甄稀”等创新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仍持续上升,驱动企业业务持续增长3.1.33.1.3 伊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介绍伊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介绍在 2010 年年度财务报告中,伊利集团披露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4 4 三鹿集团基本情况介绍三鹿集团基本情况介绍4.14.1 三鹿集团发展情况简介三鹿集团发展情况简介三鹿,全称是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1956 年 2 月 16 日,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是以三鹿集团的前身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代三鹿人通过奋斗,创造了多项奇迹和“五个率先” ,还在 2008 年获得过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自 2005 年以来,三鹿被先后评为中国 500 个最具价值品牌, “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三鹿集团经过评定,品牌价值高达 149.07 亿元同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经此事件影响,三鹿在次年宣布破产,并在同年被三元集团收购4.24.2 三聚氰胺事件介绍三聚氰胺事件介绍三聚氰胺,C3H6N6,又称密胺,常见塑料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灭鼠药其特点为氮原子很多食品工业检测中,采用“凯式定氨法”推算蛋白质的含量,因三聚氰胺的氮原子较多,而被添加进人类食品,宠物食品,家畜饲料中三鹿集团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摻入三聚氰胺,最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国家蛋白质监测自 2008 年5 月以来,甘肃、山西、宁夏相继爆发幼儿结石,三鹿宣布召回问题产品,并诡辩出现三聚氰胺是不法奶农在鲜牛奶中掺入后事态扩大,三鹿迫于压力承认三聚氰胺是自身在奶粉生产过程中掺入的,随后,三鹿将多达 69 个掺入三聚氰胺系列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销毁的处理。
4.34.3 三鹿内部控制情况介绍三鹿内部控制情况介绍4.3.14.3.1 内部环境方面内部环境方面三鹿集团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三鹿乳业公司和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三鹿乳业公司占股 50%,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占股也达到 43%,小股东持有剩余零散股份三鹿集团的所有权结构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三鹿推行员工持股政策,900 多名员工拥有其股份的 96%,剩下股份由当地国资委持有正是因为三鹿集团股权分散,导致以董事长田文华为首的领导层存在,三鹿集团治理被内部人长期控制4.3.24.3.2 风险评估方面风险评估方面曾有奶农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被伊利与蒙牛拒收的品质不好的鲜奶,都会被三鹿收走 ”这从一个层面上反应了三鹿采购监管不严对于乳品企业来说,原料奶的质量好坏是最高的风险点所在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小、分布不集中,使得乳品企业无法直接控制奶农,中间环节增多,质量风险增大三鹿在发展中遭遇伊利与蒙牛带来的强劲压力,在采购环节逐步弱化质量风险控制,最终酿成严重后果4.3.34.3.3 控制活动方面控制活动方面三鹿在奶源问题上未直接控制,且设施简陋、管理落后、检测不严谨三鹿在宣传是号称自己生产奶粉有 1100 道检测环节,奶粉若加入三聚氰胺,在生产过程中是极易被检测出来的。
正是因为三鹿内部控制不严,才会导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也正是预警机制以及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近乎失效,导致了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三鹿在事件发生后,仍推脱是奶农的责任后事态扩大才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内部生产控制出现问题4.3.44.3.4 信息与沟通方面信息与沟通方面企业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架构帮助有效的管理企业而三鹿集团发展沿袭传统方式,网络信息人才储备少,各个部门的详细信息未能有效存储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理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态扩大但三鹿集团一直试图“蒙混过关” ,而不是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大众积极传递信息4.3.54.3.5 内部监督方面内部监督方面三鹿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还发生过“大头娃娃”劣质奶粉和“早产奶”事件,给三鹿发展带来危机这两次事件,三鹿仅仅是通过紧急公关和对相关负责人调离原岗位以及扣除年薪 20%解决,度过危机然而,这两次事件并未对三鹿领导者有所警醒,其内控制度的漏洞也未被修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采购源头的奶站驻站员监督未落实到位,且缺乏对驻站员的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问题频发。
5 5 伊利与三鹿内控对比伊利与三鹿内控对比5.15.1 内部环境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