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9篇).docx
28页新课标教学网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十九章试卷(共9篇) 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复习提纲(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做功: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2)热传递: ①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②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③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②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③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④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⑥应用: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⑦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a、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b、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 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 t——末温——摄氏度(℃); t0——初温——摄氏度(℃) ④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教学反思 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1.功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谈到某人作了“贡献”,有功劳、立了功,做事成功、事半功倍等有“成效”,引出功,物理学中也谈到功,进而类比,发现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做功与现实生活中的功是不一样的,不仅包含“成效”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谈到的某个量是有差距的,它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指出,让学生有牢固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在介绍功的计算公式时,可以不必讲述为什么是将力与距离相乘即为做功的大小可以这样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中规定的学生们有了识别哪些情况下做了功的能力,再介绍物理学中规定的计算功的方法,就不难接受了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关键,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W=Fs计算功的大小 第一节第二课时: 1.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的实验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应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在分析数据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归纳出正确结论 2.在谈到为什么又要使用机械这个问题时,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好效果,把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节第一课时: 1.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数据进行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同时加深了机械效率的理解 2.改变提起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影响机械效率,教师可以设置“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计算它的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比较,来消除学生心里的疑惑 第二节第二课时: 1.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放开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各种猜想假设,分组由他们自己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因为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中还可以使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 第三节第一课时: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时,可以由速度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来类比分析,引出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可以让学生由平时生活中表示某个快慢的比较入手,如小学时练习写字的快慢等,总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它的实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率是所做的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
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 2.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爬杆,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比赛,比较做功的快慢,来理解功率的概念 第三节第二课时: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展开,相信真理越争越明,然后教师集中整理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于滑轮组、杠杆和斜面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题,可以每种情况选择1~2道近年来典型的中考题讲授,然后进行归纳,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节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样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利用时,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便于提高学生今后动手实验的能力 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知道了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速度和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是同等大小吗?让学生阅读教材P116页的《小资料》,分析比较“行走的牛”与“飞行的子弹”,牛的质量比子弹的质量大得多,然而牛的动能比子弹的动能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节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去探究,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到应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分析,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分析《想想做做》中的铁锁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时,可以设计一连串的小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能量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提出:其实,总的能量是守恒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⒈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⒉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⒊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⒋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 ⒈运用公式W=FS计算机械功 ⒉实验结论的归纳得出功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⒈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⒉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二、引入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成效。
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 三、新课教学力学中的“功” ㈠、学生自学本节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并参看图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⑴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⑵分析图1,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