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docx
3页校企合作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首先,阐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问题;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途径,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前提,以拓宽校企合作深度为手段,以利用文化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以期实现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心理健康;模式创新;政府引导 经济飞速开展使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致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特殊关注群体,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程[1]而且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明显除了本身面对的学业压力之外,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生存、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与此同时,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酿成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利用与更新高校办学模式,以此开创出更适合当前社会开展的高校教育模式。
1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校企合作主要指学校与企业合作,意在改变单一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当地政府的引导,让企业参与高校教育[2]校企合作提出的背景是为了缩小局部农村与城市的结构性差距,由政府促成双方教学合作,秉持着双方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的原那么,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但当前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层面,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陷入了教育模式陈旧的困境,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2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问题分析 2.1重视程度较低 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导致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遇到阻碍企业走进校园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而一些当地宏观调控的投入力度不够大根据资料显示,某地教育部门出台的关于校企合作的税收政策实施年份较晚,并且缺少具体的税收细那么,导致政策实施效果较差针对公共效劳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文件中都会提出校企共建模式,但是对于相关政策落实缺乏监督管理造成了各高校与企业在进行办学合作时,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局面[3] 2.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企业参与高校办学是一种滞后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对于缺乏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的局部企业来说,教育投资是一项低回报的投资工程[4]。
根据资料显示,大多数企业与高校缺乏长期合作机制,而且大多数高校在为学生购置意外伤害险时本着自愿的原那么,这就导致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没有保险,导致实习生工作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此外,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是十分配合,也增加了企业的用人风险,而且企业与高校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也会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途径狭窄高校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与心理咨询为主很多高校直接将心理健康课程简单地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狭窄从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来看,各个学校教授的内容过于单一且形式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大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无法到达教育目的[5] 3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3.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针对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中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解决方法对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和高校,当地政府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当地政府应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出校企合作的优惠税收政策以及补贴政策[6]。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未履行义务一方应付的惩罚措施,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法律约束条件当地政府还需要实时跟进双方的合作动态,并出台相关的监督机制[7]此外,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保障,其办学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律约束的根底上,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入企业的心理健康文化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找到双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目标,将相同的目标作为契合点建立新的合作机制[8]针对双方合作中的阻碍和困难,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主要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协调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当地政府需要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新的合作机制,引导并促成二者的合作,依托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高校与企业根据双方的经济根底以及开展规划制定合作方案通过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的方式,加快企业的订单式培养,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3.2拓宽校企合作深度 针对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问题,拓宽校企合作深度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运用鼓励机制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根底上,提出新的教育模式,更新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科学生产相结合,提高办学实力与办学层次[9]。
同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还需意识到校企合作重要性,与学校共同承担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担,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度不止于浅层领域而且企业也需要重新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益处,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增强自身人才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开展[10] 3.3利用文化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企合作中,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受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多关于乐观精神的描述,比方乐以忘忧的积极情绪等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优秀文化人文关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达,与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更应当注重企业人文关心和员工的心理健康,以实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此外,校园文化通常是经过假设干年的沉淀和积累而成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和道德观念,可以无形的方式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并引导着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目标导向功能与情感谢励功能,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开展环境最后,家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家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离不开以上各种文化的积极作用 3.4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变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是必要且可行的高校要充分发挥非心理学学科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与其他科目进行相互渗透,并且要在大学生入学之际就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从学生的成长档案中获取个体身心开展的经历信息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与心理测量数据作为重要参考,具体细化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情绪特征以及职业倾向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并将校企合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高校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从而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底上,完成网上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流程,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为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新思路同时,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心理预测与线下人为干预融为一体,先通过心理测验的方式进行有效筛查,然后有组织、有方案地进行跟踪诊断与调查,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4结语 本文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可行方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在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方面还研究得不够透彻,未来将对其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杜富裕.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农家参谋,2022,(20):218-219. [2]周兰兰,柯青青.德育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6):92-93. [3]葛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心理月刊,2022,15(16):42. [5]武文玉,张娜,孙梅玲.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2,(11):121-122. [6]刘西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探析[J].农家参谋,2022,(14):210. [7]寇明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J].中国食用菌,2022,39(05):37-38. [8]吴佳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5):69-70. [9]何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22,42(04):24. [10]任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分析与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