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16348306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按照学校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中 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以及 创新思维为一翼、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 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 定》,特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 展需要的医学人才使培养的医学人才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 技能,具备中西医各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基本能力,具备创新精 神和职业素质,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 工作,并为他们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的 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主要学习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临床诊 疗基本技能,学习和了解一定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 识;掌握预防、康复、心理学等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 具有一定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 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三) 全面体现中西医结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 的人才具备一定的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跨专业、跨学科 融通创新能力,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 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四) 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 不断加强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 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节教学,同时通过体育俱乐部制,使学生 掌握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以及中医特色养生的保健手段,培养良 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 续性三、 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5年(允许延长至7年)四、 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类与选修课类(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类、英语或日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古文、 医学伦理学中医基础与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经 典导读、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中医信息检索(含 循证医学概论)、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西医基础与专业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 理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药理 学、预防医学、西医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含西医 内科学研究进展)、西医外科学总论、西医外科学各论。

      中西医结合课程:中西医结合方法学介绍、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 学、社区预防医学实践、中西医综合实践、临床技能训练及实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0%左右,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 不同课程,完成学分限制性选修课程:开设公共基础类、外语类、艺术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中 西医临床)等限制性选修课程模块,并设置各模块最低修读要求任意选修课程:社会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艺术类、语言信息类、交 叉学科类、专业类等七大类任意选修课程基本要求】 1、中西医并重的课程体系: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中 医基础及临床、西医基础及临床、哲学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基 本工具类知识、学生人文及身心素养教育等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教 育课程体系2、 德育及文化素质教育: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开设政 治思想教育、行为科学教育课程,同时积极运用形势报告、专题 讲座、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素质教育,并进行考核诸如在课余举办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向学生开列各类推荐书 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学术节、传统保健体 育节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

      3、 早临床、多临床 的实践教学模式 小学期见习初步了 解中西医医学基础学生从第一学年专业学习开始,每年在小学期(第三学期)期 间由指导教师带领,通过人文社会实践、中医诊法技能训练、临 床护理实践、预防医学实践、内科综合实践等教学内容,逐年递进, 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课程临床见习深入体验中西医学在临床各科理论课学习阶段,教师将采用床边教学、操作示范、 临床案例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临床常见疾 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实践、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毕业临床实习进入专业实践在达到进入临床实习基本条件后,学生将进入毕业实习阶段 毕业临床实习包括临床科室轮转、选科实习和毕业加强实习(自 主选择1-2个学科)、跟师实践(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总结)、临 床综述或临床观察研究等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 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中西医临床技能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通过临床带教、专题讲座 等形式开展临床技能实训课程,并加强客观化的临床技能考核等方 法,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学校建立本科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自主设计性实验全部按照科研课题要求进行立项、开题和结题 答辩,并以教学、科研单位学科骨干为主建立了学生自主设计性 实验导师库,为所有本科生实验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科研导师通过早期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积极进 取的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5、 古汉语和外语、计算机等其他教学环节 (1)通过 医古文、古汉语基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有能力阅读和理解中医古 典医籍,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打下良好的基 础2)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了双语课程教学,在选修课中开设 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系列限选课程,构建递进式医学英语系列课程 群外语教学要求学生除了通过外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外,选择英语学 习的需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成绩要求, 选择其他外语语种应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3) 计算机教学除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 加强了计算机技术在增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方面的教育6、教学方法 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根据教学内 容等实际情况,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床边教学、模拟示范、 技能实训、社会实践,以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等多 种教学方法,全力推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见表格) 年级 第一学年 第 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五学年教 学安排军训、入学 教育2周第一学期教学14周考试2周第二学期教学14周 考试2周第三学期教学4周实践4周机动1周 第一学期 教学14周考试2周第二学期教学14周考试2周第三学期 教学4周实践4周 机动1周 第一学期教学14周考 试2周 第二学期 教学14周考试2周 第三学期 教学4周实 践4周 机动1周第一学期教学14周考试2周 毕 业实习26周(含轮转、科内培训、出科考核等) 毕业实习26 周(含轮转、科内培训、出科考核等)第二学期教学14周 考试2周第三学期教学4周合计41周41周41周42周46周六、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采用随堂考试、床边考试、作业、实 验报告考核、PBL评价等形成性评价与期末考试、学习报告等终结 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手段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成绩考核,重 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 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后期,撰写毕业论文,并组织答辩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者 准予毕业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各类综合考试、毕业论文合格,并 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的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外语 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 例》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七、指导性教学进程见附表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教学进程学时分配各学年学分分配课程分类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课程学时理论讲授实验见习指导自学 一二三 四五08. 042. 0.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42 39 3 3 08.037. 0.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42 39 3 3 08. 025.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42 39 3 3 08. 041. 0.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 70 64 6 5 08. 057. 0.1形势与政策(一)1 14 14 108. 057. 0. 2形势与政策(二) 1 14 14 1 05. 011. 0. 1 英语(一) 05. 002. 0.1 日语(一) 3. 5 70 56 14 3. 5 05. 011. 0. 2 英语(二)05. 002. 0. 2 日语(二) 3. 5 70 56 14 3. 5 06. 011.0. 1计算机应用基础5 70 3535 5 公共基础课08. 031. 0. 1 医学伦理学 1. 521 21 1. 5 合计(10 门)29.5455377354319 9 1.5 01. 021. 0. 3 中医基础理论 8 112 908 14801. 031. 0. 3 中医诊断学 7 98 908 7 03. 091. 0. 3 中药学 6. 591 91 6. 5 03. 094. 0. 2 方剂学 5 70 70(14) 501. 111. 0. 2 正常人体解剖学 6 84 57216 6 01. 161. 0. 1 组织胚胎学 3. 549 28147 3. 5 01. 151. 0. 1 生理学 6 84 631476 01. 121. 0. 1 医用化学 3 42 3012 3 01. 121. 0. 2 生物化学5. 577 5918 5. 5 01. 133. 0. 2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5 70 5614 5 01. 171. 0. 1 病理学 6 84 7014 6 03.022. 0. 1药理学4 56 40124 4 01. 094. 0. 2中医临床经典导读3 42 36 6 3 专业 基础课01.191.8.1预防医学4 56 4412 4 合计(14 门) 72.51015824147(14)4427.5 34 74 09. 011. 0. 1 中西医结合导论 2 28 25 3 2 09. 033. 0. 1西医内科学7 98 78146 7 09. 033. 0. 7西医内科学临床进展3 52 36124 3 09. 031. 0. 1 诊断学基础 7. 5105 801510 7.5 09. 031. 0. 2 影像诊断学 2. 536 33 3 2. 5 09. 051. 0.3西医外科学总论5 70 54124 5 09. 051. 0. 4西医外科学各论 5 70 54124 5 09. 021. 0. 3 中医内科学(一) 5 70 67(12) 3 5 09. 021. 0. 4 中医内科学(二) 5 70 67 (12) 3 5 09. 041. 0. 1 中医外科学 6 84 67143 6 09. 025. 0. 1 中 西医结合妇产科学5 70 52126 5 09. 065. 0. 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5 70 52126 5 专业课02. 035. 0. 1针灸学5 705212115(24)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