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导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5页第一章导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2023年09月15日 中央电大财经部 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A5.C6.D7.C8.D9.D10.B11.A12.B13.C14.C15.C16.C17.B18.A19.A20.B21.D22.C23.C24.A25.B26.C27.D28.A29.B30.A31.B 二、多项选择题:1.ABE2.CDE3.ABD4.ABCDE5.ABCDE6.ABCDE7.ABCDE8.BC9.ABC10.ABC11.BC12.AC13.AC14.ABCD15.ABCDE16.ABCDE17.ABCDE18.ABCDE 三、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四、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足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建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10) 4.《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应能自动发明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应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也许充足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4) 5.规范经济学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6.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运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运用为目的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3) 2.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营的规律和实行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结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参见教材P6)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需求理论(涉及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派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朴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应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9-20) 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派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干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互相联系和互补的两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 第二,两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同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两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 第三,两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 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足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建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参见教材P10的述评) 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白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重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行,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参见教材P14-15) 7.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
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应能自动发明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应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也许充足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4-15的述评) 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 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参见教材P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