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docx
18页绪论部分1.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③寺庙园林④风景名胜2.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①构架山水②模拟仙境③移天缩地④诗情画意⑤形式独特⑥ 造园手法高超3.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5大要素:①山体②水体③建筑④植物⑤园路4. 城市景观:是指在城市中包括的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为要素所反映出来的城市视觉 形象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 气候天象、植被、水体等;人工要素: 建筑、广场、街道、公园绿地、艺术小品等 人文要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5•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 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6. 城市景观的构成• 实体要素:建筑、植物、水体、铺装等• 虚体要素:由实体 要素围合出的虚体要素空间• 将城市景观细分为:建筑、道路、公园绿地、广场、水景和照明8.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 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9.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10. 城市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11.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 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12. 园林学: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 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13. 造园:所谓造园的“园”,就是指园林而言造园就是指园林的建立和怎样建立园林的概 念14. 造园学: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 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这同园林学的中心内容没有差异,所以造园学也可作为园林学的同 义词15. 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16. “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17. “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 林类型一. 园林,绿地,绿化的关系 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 种特殊形式。
实际上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园林 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应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 游息功能二. 什么是“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 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 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18. 私家园林的共同特点 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 充满诗情画意20.中国传统园林四大造园要素及造园布局手法精要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山水构架、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和园路1、 山水构架:山体通常有石山、土山和土石山三种水体通常有湖、河、溪、瀑布、泉等2、 园林建筑:常见的形式有亭、台、楼、阁、廊、厅堂、轩、榭等3、 园林植物4、 园路:花街铺地;卵石路面;雕砖卵石路面;步石5、 重要造园手法:借景 、障景、对景、框景、隔景一〕园路的作用1、组织交通:2、引导游览:3、组织空间,构成景色4、为园林中的水电工稈打基础 ★〔二〕园路的分类★〔考判断〕1、主要道路:是园林的主干道,由园林入口通往全园各景区,连接各主要广场、建筑、景 点和管理区,是园林内部大量游人必经的路线。
有时有少量的管理用车通行路宽5~7m,在接近主要入口广场的一段,假设从空间整体效果考虑可适当加宽纵坡应小于8%,横坡小于 3%2、 次要道路:是辅助主要道路进入景区的分散道路既满足景区的游览又是连接其它景区、 景点的主要道路不能到达的景观空间,可谓主干道的分支路面宽度为2.5m~3.5m, 要通行小型服务性车辆3、 游息小路:供游人散步和休息,是分散到林中、山上、水边的小路小路有自然曲折变 化,—般宽度为0.9m ~ 1.2m,个别山道为0.6m ~ 0.8m4、 变态路 步石、汀步、休息岛、踏步、蹬道、礓礤★8、台阶〔踏步〕★• 园林中的台阶主要应用在建筑入口、水旁、山路、陡坡,可结合花池、栏杆、水池 挡土墙、假山登道而设—般踏面宽b=30~38cm,高h = 10~15cm在古 典园林中还常用天然山石布置园林的入口台阶,俗称如意踏跺• 建筑入口、公共活动场所在设置台阶时要考虑无障碍坡道10、★步石★〔考踏面宽度〕• 步石是置于地上的石块,多在草坪、林间、岸边或庭院等较小的空间使用• 步石设计的要点 :〔 1 〕质地应是坚硬耐磨损的材料 ;〔 2 〕步石的形状应以外表平整、中间略微凹起的龟甲形为好,这样可以防止石面积水3石块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选择,但不宜小于30—40厘米,以便踏脚。
〔4〕置石时要深埋浅露,—般步石高出地面大约6—7厘米或略低一些为好⑸置石时要有适当的跨距,人的两脚步行时的跨距大约是60厘米,因此石与石的中心间距应以此为度,并应 如北京景山上正中的万春亭★〔2〕亭的位置选择★• ①山地 小山建亭,宜建于山顶,可与山体协调;大山建亭,宜建于山巅,以山为 背景,构图优美,有利于组织导游②水域 水亭可建于水中、湖畔、桥中或岛上 亭的大小与体量必须与水面大小相协调③平地平地建亭常见于道路终点及交叉 口、路畔树阴下、花坛群中与草坛上〔3〕亭的尺度•亭的平面尺度一般为3X3---6X6米,亭的高与平面宽之比,方亭为0.8:1,六或八 角亭为1.5:1,亭柱直径〔或宽〕与柱高比为1:10• 亭的设计中,可根据构图需要稍有变化,但不可比例失调★2.廊★• 按横剖面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暖廊、复廊、单支柱廊、双层廊•①双面空廊• 是最基本,运用最多的廊的形式• 在建筑物之间按一定的设计意图联系起来的直廊、折廊、回廊、抄手廊等多采用双 面空廊的形式• 廊两边景色的主题可相应不同,担当顺着廊这条导游路线行进时,必须有景可观 北京颐和园的长廊② 单面空廊• 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
其相邻空间有时需要完全隔离,则做实墙处理;有时宜添次要景色,则需隔中有透, 似隔非隔,做成空窗、漏窗、什锦灯窗、隔扇、空花格几各式门洞等★例如★自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临湖一侧的走廊上的什锦灯窗向南眺望,透过这组形状各 异的窗洞,昆明湖上的景色经过裁减各自成画③ 复廊• 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中间墙上多开有各 种各样的漏窗,从廊子的这一边可以透过空窗看到空廊那一边的景色这种复廊, 一般安排在廊的两边有景物,而景物的特征有各不相同的地方,通过复廊把这两个 不同景色的空间联系起来此外,利用墙的分隔与廊的曲折变化,以可收到延长游 览线和增加游廊欣赏的趣味,到达小中见大的目的,在江南园林中有不少优秀的实 例• 例如:位于苏州园林沧浪亭东北面的复廊就很有名④ 双层廊:• 双层廊可提供人们在上下两层不同高度的廊中欣赏景色的条件有时,也便于联系 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同时,由于它富于层次上的变化,也有助 于丰富园林建筑的体型轮廓,依山、修水、平地上均可建造• 北海琼岛北端的“延楼”是呈半圆形弧状布置的双层廊,长度上共有60个开间〔 2〕廊的尺度廊的体量与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佳。
传统形式廊子,多做成卷棚顶或单、双坡斜顶,廊的净宽1.2—1.5米,柱距0.15米近代廊多做成平顶式,廊的净宽2.5—3米,柱高 3 米,柱距 3-4 米★〔2〕花架★• 花架从其工程量讲近于亭廊,只是无顶,主要是攀缘植物的棚架,所以归入小品• 实际上,花架除不能避雨外,本身具有景观欣赏和组织空间的作用花架可以 单体存在,形式多样;也可与其它建筑结合成为建筑的延续部分• 花架又不同于亭、廊,其空间更为通透,特别由于绿色植物及花果自由地攀援 和悬挂,更添一番生气• ①梁架式• 是最常见的花架形式,亦即为人所熟悉的葡萄架,这种花架是先立柱,在沿柱子排 列的方向布置梁,在两排梁上垂直于柱列方向架设间距较小的枋,两端向外挑出悬 臂如供藤本植物攀援时,在枋上还要布置更细的枝条以形成网络• ②半边列柱半边墙垣式• 上边叠架小枋,它在划分封闭式或开敞的空间上更为自如,造园趣味类似半 边廊,在墙上也可以开设景窗使意境更为含蓄• ③单排柱式• 在组织空间和疏导游人方面具有廊的作用,但造型较廊要轻盈的多• ④单柱式• 造型似一柱亭,但顶部通透并形成悬臂梁的典型式样单柱式花架顶部还可采 用 80 厘米见方的钢筋混凝土网格。
• 花架在庭院中的布局有附建式与独立式• 在我国传统园林中较少采用花架,因其与山水田园风格不尽相同,但在现代 园林中应用较多〔 3 〕雕塑 雕塑小品是指欣赏性、趣味性较强的中小型雕塑,烈士陵园,名人纪念公园中的大型纪念性 雕塑不包括在此范畴内★ (4〕栏杆★• 栏杆的高度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悬崖峭壁、洞口、陡坡等处的防护栏杆高一般为1.1——1.2米,栏杆格栅间距要小于12厘米,构造粗壮坚实台阶、坡地的一半扶手栏杆,高90厘米即可而花坛、草坪、小水池及道路履带边缘装饰性栏杆高度以15——30厘米为适制作栏杆常用的材料由金属、钢筋 混凝土、石料、木料等• 特别是在小型浅水池、平桥、小路两侧、草坪与道路之间、尽量不设栏杆第二章 园林的结构第四节 园林结构的类型一、基本类型•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二、视点、视距、视角★〔判断〕1. 视点:人们赏景,无论动观还是静赏,总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 赏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面南背北,不仅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 而且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 视距: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赏景视距正常平视的情况下,可以不转头能看清景物的整体时,其垂直视角为 26°--30°,水平角为45°。
因此,园林中的主景,如雕塑、建筑等,最好能映入垂直视角30°和水平视角45°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使游人能欣赏主景的地点,应安排一定空场,设有休息性的景观 建筑,供游人逗留、徘徊在大于500米时,人对景物只有模糊的形象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 短到250—270米左右因此,在景观设置时要注意距离的安排景物高度〔H〕与视距〔D〕的关系:D~3-3.3H景物宽度〔W〕与视距〔D〕的关系:D~1.2W园林中的景物还有封闭与开朗的景观效果D/H角度12345678910垂直角度45°27°18°14°11°9°8°7°6°5 °30〃空间效果极强很强强较强较强渐弱较弱弱弱很弱按景物的动与静来分:动的如行云流水、人物、车、 船;按季侯分: 有春。












